|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时序效应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时序效应研究发展 | 第12-14页 |
| ·改变轴向间距对时序效应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目的 | 第14-15页 |
| ·多级情况下时序效应的研究现状及目的 | 第15-16页 |
| ·本文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环面叶栅与二维、三维单通道计算结果对比 | 第17-52页 |
| ·数值模拟计算 | 第17-22页 |
| ·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17-18页 |
| ·网格生成 | 第18-19页 |
| ·环面叶栅网格计算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9-22页 |
| ·三种网格的生成及比较 | 第22-25页 |
| ·试验台模型的几何参数 | 第22页 |
| ·二维单通道网格 | 第22-23页 |
| ·三维单通道网格 | 第23页 |
| ·环面网格 | 第23-25页 |
| ·计算设置及边界条件 | 第25页 |
| ·计算结果的分析及比较 | 第25-50页 |
| ·总熵分布对比 | 第25-32页 |
| ·总压分布对比 | 第32-38页 |
| ·马赫数分布对比 | 第38-41页 |
| ·低速压气机内部流场特性讨论 | 第41-47页 |
| ·S2 处尾迹作用的对比 | 第47-49页 |
| ·上游尾迹的作用特点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轴向间距改变对压气机clocking 效应的影响 | 第52-68页 |
| ·改变轴向间距对时序效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时序定义 | 第52页 |
| ·改变轴向间距3 个算例介绍 | 第52-53页 |
| ·计算设置 | 第53页 |
| ·时序效应 | 第53-58页 |
| ·不同时序位置效率分布 | 第53-54页 |
| ·不同时序位置流场分析 | 第54-58页 |
| ·改变轴向位置后的内部流场分析 | 第58-65页 |
| ·移动动叶对上游尾迹的影响 | 第58-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 第四章 多级轴流透平时序效应研究 | 第68-96页 |
| ·本章工作 | 第68页 |
| ·多级轴流透平时序效应模拟 | 第68-70页 |
| ·透平几何参数及工作条件 | 第68页 |
| ·环面网格生成及平面网格 | 第68-69页 |
| ·计算设置 | 第69-70页 |
| ·时序效应 | 第70-75页 |
| ·不同时序位置熵图分析 | 第70-71页 |
| ·等熵效率分析 | 第71-73页 |
| ·最高、最低时序位置时均壁面熵值分布 | 第73页 |
| ·S2 入口处总熵值分布 | 第73-75页 |
| ·多级透平内部流动特点探讨 | 第75-94页 |
| ·相邻叶排间的势干涉 | 第75-79页 |
| ·叶排与尾迹的干涉 | 第79-85页 |
| ·S2、S5 处熵值及速度矢量分布 | 第85-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96-99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96页 |
| ·本文工作及结论 | 第96-98页 |
| ·研究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 第105-108页 |
| 附件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