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节 本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德国绿党及其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德国绿党的产生 | 第14页 |
第二节 德国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14-16页 |
一、生态社会主义概述 | 第15页 |
二、德国绿党的社会主义思想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德国绿党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与实践 | 第16-18页 |
一、德国绿党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 | 第16-17页 |
二、德国绿党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德国绿党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伦理维度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德国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理论内容 | 第19-39页 |
第一节 政治思想中的生态伦理维度 | 第19-22页 |
一、绿色政治与一般政治 | 第19-20页 |
二、绿色政治的伦理内涵 | 第20-21页 |
三、环保思想中的政治伦理意蕴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政治制度中的生态伦理意蕴 | 第22-23页 |
一、政治制度设计的生态伦理化诉求 | 第22-23页 |
二、政治制度实施的生态伦理化诉求 | 第23页 |
三、政治制度变革的生态伦理化诉求 | 第23页 |
第三节 国家职能的生态伦理维度 | 第23-26页 |
一、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 第24-25页 |
二、国家政治生活的生态伦理关怀 | 第25页 |
三、国家在生态治理中的道德诉求 | 第25页 |
四、国家间生态治理的伦理关系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政治价值的生态伦理维度 | 第26-28页 |
一、政治价值的内涵及类型 | 第26页 |
二、社会责任感的生态伦理 | 第26-27页 |
三、基层民主的生态伦理 | 第27页 |
四、非暴力的生态伦理 | 第27-28页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战略的生态伦理设计 | 第28-39页 |
一、社会主义战略 | 第28-29页 |
二、社会主义战略的生态化设计 | 第29-31页 |
三、德国绿党社会主义战略的生态伦理化 | 第31-39页 |
第四章 德国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评价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德国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合理成分 | 第39-42页 |
一、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 第39-40页 |
二、强调国家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 第40-41页 |
三、考察了国家政策和制度与环保的辩证关系 | 第41-42页 |
四、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伦理思想 | 第42页 |
第二节 德国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缺陷 | 第42-46页 |
一、避谈无产阶级革命 | 第43-44页 |
二、避谈资产阶级国家职能的根本转型 | 第44页 |
三、避谈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德国绿党的政治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 | 第46-50页 |
第一节 增强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家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第47页 |
第三节 将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在生态治理中紧密结合起来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将科学评价和价值评价在环评中紧密结合起来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