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1.1 城市化加剧城市内涝第11-13页
        1.1.2 水资源及传统排水系统现状第13-14页
        1.1.3 新型生态排水理念第14-15页
        1.1.4 相关政策研究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低影响开发设计原理研究第21-31页
    2.1 低影响开发基本理论第21-28页
        2.1.1 低影响开发的概念第21-22页
        2.1.2 低影响开发的目的第22-24页
        2.1.3 低影响开发的效益分析第24-26页
        2.1.4 低影响开发与传统排水系统的对比第26-28页
    2.2 低影响开发设计原理第28-31页
        2.2.1 低影响开发设计流程第28页
        2.2.2 场地评估第28-29页
        2.2.3 明确空间规划、用地规划和细部规划第29-30页
        2.2.4 初步确定规划框架第30页
        2.2.5 最大化降低不渗透面地表面积第30页
        2.2.6 建立综合规划初步方案第30-31页
第3章 低影响开发技术研究第31-47页
    3.1 生物滞留地第31-34页
        3.1.1 设施概述第31页
        3.1.2 适用条件第31-32页
        3.1.3 生物滞留地的基本构造第32-33页
        3.1.4 生物滞留地的运营与维护第33-34页
        3.1.5 生物滞留地的局限性第34页
    3.2 下凹式绿地第34-38页
        3.2.1 设施概述第34-35页
        3.2.2 适用条件第35页
        3.2.3 下凹式绿地的基本构造和分类第35-37页
        3.2.4 下凹式绿地的运营与维护第37-38页
        3.2.5 下凹式绿地的局限性第38页
    3.3 绿色屋顶第38-42页
        3.3.1 设施概述第38-39页
        3.3.2 适用条件第39页
        3.3.3 绿色屋顶的基本构造与分类第39-41页
        3.3.4 绿色屋顶的运营与维护第41-42页
        3.3.5 绿色屋顶的局限性第42页
    3.4 渗透路面第42-47页
        3.4.1 设施概述第42页
        3.4.2 适用条件第42-43页
        3.4.3 渗透路面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第43-45页
        3.4.4 渗透路面的运营与维护第45-46页
        3.4.5 渗透路面的局限第46-47页
第4章 SWMM模型系统介绍第47-59页
    4.1 SWMM模型概述第47-50页
        4.1.1 SWMM简介第47-48页
        4.1.2 SWMM功能和应用第48-50页
    4.2 SWMM雨水管理模型原理第50-59页
        4.2.1 地表产流模型计算第50-51页
        4.2.2 地表汇流模型计算第51-53页
        4.2.3 渗透模型计算第53-54页
        4.2.4 排水汇流计算第54-56页
        4.2.5 低影响开发模拟原理第56-57页
        4.2.6 模型稳定性条件第57-59页
第5章 SWM水文及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第59-69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第59-61页
        5.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概况第59-60页
        5.1.2 地质构造概况第60页
        5.1.3 气候概况第60页
        5.1.4 水文条件第60页
        5.1.5 土地资源与植物资源第60-61页
        5.1.6 管网概况第61页
    5.2 研究区域模型的建立第61-68页
        5.2.1 设计降雨强度第61-63页
        5.2.2 子汇水区域划分第63-64页
        5.2.3 子汇水区域参数的确定第64-66页
        5.2.4 雨水管网模型的建立第66-68页
    5.3 运算参数选择及结果校准第68-69页
        5.3.1 子汇水区域渗透模型选择第68页
        5.3.2 管网动力学计算模型选择第68-69页
第6章 区域内涝风险分析及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评估第69-80页
    6.1 子汇水区域水文数据研究第69-72页
        6.1.1 数据处理及输出第69-71页
        6.1.2 数据对比分析第71-72页
    6.2 节点水力数据研究第72-80页
        6.2.1 数据处理及输出第72-76页
        6.2.2 数据对比分析第76-80页
第7章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研究第80-86页
    7.1 研究区域低影响开发可行性评估第80页
        7.1.1 区域土壤可行性评估第80页
        7.1.2 区域水文可行性评估第80页
        7.1.3 地形地貌可行性评估第80页
    7.2 LID-BMPs场地选择及选型原则第80-83页
        7.2.1 LID-BMPs场地布置原则第80-82页
        7.2.2 LID-BMPs选型原则第82-83页
    7.3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排水系统改造方案第83-86页
        7.3.1 人行道路改造方案分析第83页
        7.3.2 车行道路改造方案分析第83-84页
        7.3.3 运动场区域的改造方案分析第84页
        7.3.4 建筑区域的改造方案分析第84-85页
        7.3.5 改造方案规划情况及数据统计第85-86页
第8章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排水系统改造方案效果分析第86-92页
    8.1 低影响开发下子汇水区域水文数据研究第86-88页
        8.1.1 数据处理及输出第86-87页
        8.1.2 LID-BMPs水文效益分析评估第87-88页
    8.2 低影响开发下节点水力数据研究第88-92页
        8.2.1 数据处理及输出第88-89页
        8.2.2 LID-BMPs管网水力状况分析评估第89-92页
第9章 总结与展望第92-94页
    9.1 总结第92-93页
    9.2 不足与展望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偏肺病毒入胞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TK1,CYFRA21-1联合检测在头颈鳞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