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文献综述第9-17页
前言第17-19页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及研究意义第19-25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背景第19-21页
        (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第19-20页
        (二) 素质教育提出的新任务第20-21页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要求第21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目标第21-22页
        (一)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调新的教学理念第22页
        (二) 改变课程结构设计,突出三维目标第22页
        (三) 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第22页
        (四)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第22页
        (五) 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第22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第22-25页
        (一)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23页
        (二) 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23页
        (三) 有助于推动课改精神的落实第23-25页
第二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第25-39页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现状调研设计第25-26页
        (一) 调查背景说明第25页
        (二) 调查情况第25-26页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一) 思想政治课地位相对低下第26-27页
        (二)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忽视教学设计第27页
        (三)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陈旧第27-29页
        (四) 有的思想政治课结构不合理,选修课不受重视第29-31页
        (五) 思想政治课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第31页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9页
        (一)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理念落实不到位第32-33页
        (二) 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不强第33-35页
        (三) 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第35-36页
        (四) 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第36-37页
        (五) 新课程资源缺乏有效开发与利用第37-39页
第三章 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第39-53页
    一、认真落实课改精神,巩固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地位第39-41页
        (一) 教育行政部门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第39-40页
        (二) 转变学校、教师、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观念第40页
        (三) 转变家长和社会观念,获得社会支持第40-41页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第41-44页
        (一) 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第41-42页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能力培养第42页
        (三) 强化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42-43页
        (四) 改革校本研修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第43-44页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率第44-46页
        (一)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第44页
        (二)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设计第44-45页
        (三)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设计第45-46页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第46-49页
        (一) 注重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第47页
        (二) 注重探究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第47-48页
        (三) 注重小组合作性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第48页
        (四) 注重情境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体验中转变态度和情感第48-49页
    五、积极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第49-51页
        (一) 加强校本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第49页
        (二) 开发校际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第49-50页
        (三) 开发网络在线课程资源第50页
        (四) 开发实践课程资源第50-51页
    六、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完善评价制度第51-53页
        (一) 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机制第51-52页
        (二)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表达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中的评估作用研究
下一篇: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多光谱成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