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膨胀混凝土论文

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渠道衬砌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渠道衬砌技术的发展第11-13页
        1.2.2 渠道衬砌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2.3 渠道衬砌破坏成因分析第13-14页
    1.3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1.3.1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机理第15-17页
    1.4 补偿收缩混凝土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渠道衬砌混凝土收缩变形规律研究第20-30页
    2.1 混凝土收缩变形与裂缝第20-22页
        2.1.1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第20-21页
        2.1.2 裂缝的分类第21-22页
    2.2 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计算第22-24页
        2.2.1 渠道衬砌受周围环境温度影响的收缩变形第22-23页
        2.2.2 渠道衬砌受周围环境湿度影响的收缩变形第23页
        2.2.3 渠道衬砌板受风速影响的收缩变形第23-24页
    2.3 受原材料因素影响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计算第24-26页
    2.4 受工艺因素影响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计算第26页
    2.5 受结构因素影响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计算第26-27页
    2.6 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混凝土的收缩计算第27-28页
    2.7 混凝土收缩变形多系数公式的确定第28-29页
    2.8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渠道衬砌补偿收缩的设计第30-35页
    3.1 考虑衬砌与渠基土摩擦力的补偿收缩计算第30-34页
        3.1.1 模型简化第31-32页
        3.1.2 收缩变形的计算第32-34页
    3.2 应力补偿第34页
    3.3 变形补偿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第35-69页
    4.1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35-42页
        4.1.1 试验原材料第35-39页
        4.1.2 试验设备第39-40页
        4.1.3 配合比的设计方法第40页
        4.1.4 试块的成型第40页
        4.1.5 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测定第40-42页
    4.2 粉煤灰掺量对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影响第42-46页
        4.2.1 试验方案及结果第42-43页
        4.2.2 结果分析第43-45页
        4.2.3 结论第45-46页
    4.3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的影响第46-50页
        4.3.1 试验方案及结果第46-47页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4.3.3 结论第50页
    4.4 双膨胀源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拉性能的研究第50-56页
        4.4.1 试验方法及方案第50-51页
        4.4.2 结果分析第51-56页
        4.4.3 结论第56页
    4.5 高性能微膨胀混凝土限制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第56-68页
        4.5.1 试验方案第56-59页
        4.5.2 结果分析第59-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渠道衬砌的防裂抗渗措施第69-79页
    5.1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无缝设计第69-71页
        5.1.1 无缝设计的含义第69页
        5.1.2 无缝设计的理论依据第69-71页
    5.2 新型防裂抗渗材料的使用第71-72页
    5.3 无缝设计第72-77页
        5.3.1 普通混凝土伸缩缝间距第73页
        5.3.2 高性能膨胀混凝土伸缩缝间距第73-74页
        5.3.3 渠道板收缩量及伸缩缝间距计算实例第74-77页
    5.4 无缝施工的方法第77页
    5.5 混凝土养护措施第77-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噬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滋养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下一篇:陈海东虚假民事诉讼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