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6-7页 |
第二节 敦煌本《圆明论》研究综述 | 第7-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重点难点 | 第9-11页 |
第二章 敦煌本《圆明论》文本的分析考证 | 第11-21页 |
第一节 《圆明论》各个写本的内容对比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圆明论》各主要写本的概况 | 第14-16页 |
一、法藏本P.3559和P.3664的写本概况 | 第14-15页 |
二、傅图36号写本概况 | 第15-16页 |
三、BD.8206写本概况 | 第16页 |
第三节 《圆明论》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订 | 第16-21页 |
一、《圆明论》的作者考证 | 第16-18页 |
二、《圆明论》的成书年代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圆明论》思想义理分析 | 第21-36页 |
第一节 渐顿圆的判教学说 | 第21-25页 |
一、佛教的判教传统与主要判教学说 | 第21-23页 |
二、《圆明论》中的判教学说 | 第23-24页 |
三、《圆明论》的禅宗旨趣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圆明论》中的宇宙论 | 第25-30页 |
一、以虚空为起始的佛教宇宙生成论 | 第26页 |
二、因心生灭而感得四轮的宇宙元素和结构说 | 第26-28页 |
三、《圆明论》的世界观与华严“四无碍法界”的对比解读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圆明论》中的缘起论 | 第30-32页 |
一、佛教代表性的缘起论 | 第30-31页 |
二、《圆明论》中的缘起论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圆明论》中的修行特色 | 第32-36页 |
一、修行之法——理入 | 第33-34页 |
二、修行之法——行入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敦煌本《圆明论》校录整理 | 第3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