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概述 | 第9-14页 |
| 一、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产生 | 第9页 |
| 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发展 | 第9-10页 |
| 三、未成年人监护的概念 | 第10-14页 |
| (一)未成年人的界定 | 第10-11页 |
| (二)未成年人监护的含义 | 第11页 |
| (三)未成年人监护的性质 | 第11-12页 |
| (四)未成年人监护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五)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研究的价值 | 第14-20页 |
| 一、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现状 | 第14-15页 |
| (一)监护的种类 | 第14页 |
| (二)监护的主体 | 第14-15页 |
| (三)监护关系的变更 | 第15页 |
| (四)监护人的职责 | 第15页 |
| 二、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陷 | 第15-18页 |
| (一)没有完整系统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15页 |
| (二)没有区分亲权和监护,未建立亲权制度 | 第15-16页 |
| (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单位没有发挥法定的监护职责 | 第16-17页 |
| (四)监护的种类太少 | 第17页 |
| (五)缺乏对监护人的监督 | 第17-18页 |
| 三、研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意义 | 第18-20页 |
| (一)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 第18页 |
| (二)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20-25页 |
| 一、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比较 | 第20-23页 |
| (一)大陆法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0-22页 |
| (二)普通法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2-23页 |
| 二、外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启示 | 第23-25页 |
| (一)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成为监护制度的根本原则 | 第23-24页 |
| (二)明确规定监护主体 | 第24页 |
| (三)明确规定监护人监督制度 | 第24页 |
| (四)国家和社会力量参与监护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思考 | 第25-29页 |
| 一、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5页 |
| 二、区分亲权和监护,建立我国的亲权制度 | 第25-27页 |
| (一)权利主体不同 | 第26页 |
| (二)对象不同 | 第26页 |
| (三)产生的依据不同 | 第26页 |
| (四)权利义务不同 | 第26-27页 |
| 三、取消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单位的监护职责 | 第27页 |
| 四、增加监护的种类 | 第27-28页 |
| 五、建立国家和社会对监护人的监督教育机制 | 第28-29页 |
|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