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试验中的主要肉用牛品种介绍 | 第14-15页 |
1.1.1 秦川牛 | 第14页 |
1.1.2 晋南牛 | 第14-15页 |
1.2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概况 | 第15-17页 |
1.2.1 PCR-RELP | 第16页 |
1.2.2 SNP | 第16-17页 |
1.3 棕色脂肪组织概述 | 第17-18页 |
1.3.1 脂肪组织分布特点 | 第17-18页 |
1.3.2 BAT产热机制 | 第18页 |
1.4 基因IRX3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4.1 IRX基因家族概述 | 第18-19页 |
1.4.2 FTO基因、IRX3基因简介及其相互作用 | 第19-21页 |
1.4.3 IRX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黄牛IRX3基因的突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23-3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试验动物及其生长性状数据 | 第23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2.2.1 血样采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2.2.2 基因组DNA质量检测 | 第25页 |
2.2.3 扫描多态位点的测序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25页 |
2.2.4 混合DNA池的构建 | 第25页 |
2.2.5 PCR反应扩增并测序 | 第25-26页 |
2.2.6 设计酶切引物分析判断个体基因型 | 第26-27页 |
2.2.7 数据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7-28页 |
2.2.8 遗传变异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 第28-29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3.1 基因组DNA样品的质量检测 | 第29页 |
2.3.2 混合池DNA测序检测黄牛IRX3基因多态位点 | 第29-30页 |
2.3.3 黄牛IRX3基因3个多态位点的PCR-RFLP分析 | 第30-32页 |
2.3.4 黄牛IRX3基因SNP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3.5 黄牛IRX3基因三个多态位点在两黄牛群体中的单倍型分析 | 第33页 |
2.3.6 黄牛IRX3基因三个多态位点在两黄牛群体中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33-34页 |
2.3.7 黄牛IRX3基因三个SNPs与生长性状数据的关联分析 | 第34-35页 |
2.4 牛IRX3基因标记选择技术在肉牛选育中的应用方案 | 第35-36页 |
2.5 讨论 | 第36页 |
2.5.1 牛IRX3基因在两黄牛群体中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6页 |
2.5.2 牛IRX3基因的多态性与黄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6页 |
2.6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试验结论与创新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