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清初诗人李良年研究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李良年的家世及其地域文化空间镜像第10-40页
 第一节 血缘:嘉兴梅会李氏发展历程及特征述略第10-30页
  一、家族源流与发韧:明中叶前的梅会李氏第11-12页
  二、气节文章俱冠时:明中叶至清初的梅会李氏第12-15页
  三、此消彼长:入清后文采独盛之北支与科举渐兴之南支第15-19页
  四、经学世家的出现:乾嘉梅会李氏的家族变异第19-22页
  五、梅会李氏家学特征第22-30页
 第二节 地缘:嘉兴梅会李氏的地域文化空间镜像第30-40页
  一、梅里诗派:梅会李氏在乡镇地域上的时空影像呈现第30-36页
  二、姻亲师友网络再扩:梅会李氏浙西及其他文化空间镜像第36-40页
第二章 李良年的生平及交游考述第40-63页
 第一节 李良年的生平及心路历程第40-48页
  一、梅里求学,名播浙西第41-42页
  二、行迹万里,名动帝城第42-45页
  三、知遇贵州,里居五载第45-46页
  四、鸿博不遇,诗名益著第46-47页
  五、几度入幕,萧然长逝第47-48页
 第二节 李良年交游综论第48-63页
  一、师友之交第49-54页
  二、遗民之交第54-58页
  三、达官之交第58-63页
第三章 李良年文学研究第63-101页
 第一节 李良年现存著作及其版本源流第63-68页
 第二节 李良年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与主题取向第68-84页
  一、平生爱游历——纪行山水诗第69-74页
  二、未敢伤时——纪事感时诗第74-76页
  三、江淹本恨人——感志咏怀诗第76-81页
  四、怡人之作——交游题画诗第81-82页
  五、心灵涤荡——李良年诗歌创作的主题取向第82-84页
 第三节 郁结之气:李良年组诗的表达功能第84-91页
  一、融合与递升:李良年组诗内在抒情性表达第85-88页
  二、组合与延展:李良年组诗外在结构式表达第88-91页
 第四节 李良年的诗学思想第91-98页
  一、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李良年尚清的诗歌要旨第91-93页
  二、诗之进格在变,不变则腐——李良年崇变的诗学思想第93-98页
 第五节 李良年的散文研究第98-101页
第四章 漂泊与归与的矛盾书写:李良年及其《灌园图》题咏第101-126页
 第一节 像主志趣与题咏声音:《灌园图》内蕴考索第102-109页
  一、像主志趣——理想的真切·现实的扮装第104-107页
  二、题咏声音——灌园之乐·向往之志第107-109页
 第二节 灌园老矣:李良年人生历变与《灌园图》的多重诠释第109-117页
  一、归意已生——《灌园图》之出炉第109-111页
  二、归念滋长——《灌园图》之咏和第111-113页
  三、归行迟迟——《灌园图》之雅负第113-117页
 第三节 欲去还留:清初士人求隐形象与不归现象之矛盾第117-126页
  一、烟雨空濛留不住——朱彝尊《烟雨归耕图》第117-118页
  二、彰显声名——王士禛、徐釚的求隐志趣第118-120页
  三、言归不归——《送孙无言归黄山》第120-121页
  四、真归或暂归——尚隐与尚言隐第121-126页
结语第126-127页
附录一 李良年年谱第127-169页
附录二 辑佚诗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76-177页
后记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
下一篇:宋词中的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