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1,2,3-三唑4,5-二羧酸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背景第9页
    1.2 金属配合物的分类第9-14页
        1.2.1 氮杂环类金属配合物第10-11页
        1.2.2 羧酸类金属配合物第11-12页
        1.2.3 氮杂环羧酸类金属配合物第12-14页
    1.3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1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参考文献第16-20页
第二章 以1,2,3-三唑-4,5-二羧酸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构筑的金属配合物第20-42页
    引言第20页
    2.1 本课题所使用的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0-21页
        2.1.1 实验试剂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配体的合成第21页
        2.2.1 苯并三唑的制备第21页
        2.2.2 1,2,3-三唑-4,5-二羧酸的制备第21页
    2.3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21-23页
        2.3.1 金属配合物[Cd_2(Htda)_2(phen)_4](H_2O)(1)的合成第21-22页
        2.3.2 金属配合物[Zn_2(Htda)_2(phen)_4](H_2O)(2)的合成第22页
        2.3.3 金属配合物{[Cd_3(tda)_2(phen)_3](CH_3CH_2OH)}_n(3)的合成第22页
        2.3.4 金属配合物Cu_2(Htda)(bpy)Cl(4)的合成第22页
        2.3.5 金属配合物[Cu_2(tda)(phen)_2(H_2O)Cl](H_2O)_3(5)的合成第22-23页
        2.3.6 金属配合物[Cu_2(Htda)_2(H_2O)_6](H_2O)_2(6)的合成第23页
        2.3.7 金属配合物[Cu(H_2tda)(H_2O)]_n(7)的合成第23页
    2.4 合成讨论第23-24页
    2.5 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第24-26页
    2.6 金属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第26-33页
        2.6.1 金属配合物[Cd_2(Htda)_2(phen)_4](H_2O)(1)的结构第26-27页
        2.6.2 金属配合物{[Cd_3(tda)_2(phen)_3](CH_3CH_2OH)}_n(3)的结构分析第27-28页
        2.6.3 金属配合物Cu_2(Htda)(bpy)Cl(4)的结构第28-30页
        2.6.4 金属配合物[Cu_2(tda)(phen)_2(H_2O)Cl](H_2O)_3(5)的结构第30-31页
        2.6.5 金属配合物[Cu_2(Htda)_2(H_2O)_6](H_2O)(6)的结构分析第31-32页
        2.6.6 金属配合物[Cu(H_2tda)(H_2O)]_n(7)的结构分析第32-33页
    2.7 三唑羧酸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33-35页
        2.7.1 金属配合物1-3的热重分析第33-34页
        2.7.2 金属配合物4和5的热重分析第34页
        2.7.3 金属配合物6和7的热重分析第34-35页
    2.8 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35-36页
    2.9 本章小结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第三章 3D异金属能量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性质第42-63页
    引言第42页
    3.1 本课题所使用的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2-43页
        3.1.1 实验试剂第42页
        3.1.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3.2 配合物[Cu_4Na(Mtta)_5(CH_3CN)]_n(8)的合成第43页
    3.3 合成讨论第43页
    3.4 配合物8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第43-46页
        3.4.1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的测定和晶体学数据第44页
        3.4.2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描述第44-46页
    3.5 配合物8的结构转化第46-48页
        3.5.1 荧光光谱分析第46-47页
        3.5.2 PXRD分析第47页
        3.5.3 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3.5.4 ~1H NMR表征第48页
    3.6 配合物8的热稳定性分析第48-49页
    3.7 配合物8的非等温热动力学分析第49-50页
    3.8 配合物8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第50-51页
    3.9 配合物8的感度测试第51页
    3.10 配合物8的爆炸热第51-54页
    3.11 配合物8对固体推进剂主要组份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第54-55页
    3.12 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63-64页
    结论第63页
    创新点第63-64页
附录第64-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CXCL16、FcRn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化浊解毒扶正方抑制荷瘤小鼠H22肝癌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