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皮肤病、性病科论文

浅针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前言第9-11页
临床资料第11-14页
    1. 病例收集第11页
    2. 诊断标准第11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1页
        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1页
    3. 纳入标准第11页
    4. 排除标准第11页
    5. 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1-12页
    6. 分组方法第12页
    7. 治疗方法第12页
        7.1 治疗组第12页
        7.2 对照组第12页
    8. 观察指标第12-13页
        8.1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第12-13页
        8.2 止痛起效时间第13页
    9. 疗效判定标准第13页
    10. 统计分析方法第13-14页
研究结果第14-18页
    1. 一般资料比较第14页
    2. 观察指标比较第14-18页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第14-15页
        2.2 治疗前后PRI-S评分比较第15页
        2.3 治疗前后PRI-A评分比较第15页
        2.4 治疗前后PRI-T评分比较第15-16页
        2.5 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第16页
        2.6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比较第16页
        2.7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第16-18页
讨论第18-22页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认识第18页
    2. PHN相关因素分析第18-19页
    3. 气滞血瘀型PHN特点及分析第19页
    4. 选穴第19-20页
        4.1 夹脊穴第19页
        4.2 阿是穴第19-20页
    5. 浅针疗法第20页
    6. 对照组甲钴胺片治疗依据第20页
    7. 疗效分析第20-21页
    8.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21-22页
结论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5页
附录第25-26页
致谢第26-27页
文献综述第27-32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作者简历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与血清中XIAP、SMA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Shh、Gli-1、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