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9-10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3-18页 |
2.1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界定 | 第13页 |
2.2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种类 | 第13-14页 |
2.2.1 资产安全性风险 | 第13-14页 |
2.2.2 流动性风险 | 第14页 |
2.2.3 资本充足性风险 | 第14页 |
2.2.4 市场风险 | 第14页 |
2.2.5 表外业务风险 | 第14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3.1 资产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2.3.2 负债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工商银行T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3页 |
3.1 工商银行T分行基本情况 | 第18页 |
3.2 工商银行T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18-23页 |
3.2.1 拨备计提不足,资产质量管理压力大 | 第18-20页 |
3.2.2 流动性水平持续下降 | 第20-21页 |
3.2.3 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较弱 | 第21页 |
3.2.4 表外业务规模扩张,存在风险隐患 | 第21-22页 |
3.2.5 盈利性不足 | 第22-23页 |
第4章 工商银行T分行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23-28页 |
4.1 资产安全性风险成因分析 | 第23-24页 |
4.1.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 第23页 |
4.1.2 内部控制机制弱化 | 第23-24页 |
4.2 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 第24-25页 |
4.2.1 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 第24页 |
4.2.2 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 | 第24-25页 |
4.3 利率风险成因分析 | 第25-26页 |
4.3.1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 第25页 |
4.3.2 利差收窄、贷款议价能力较弱 | 第25-26页 |
4.4 表外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26-27页 |
4.4.1 表外业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 第26页 |
4.4.2 表外业务的贷后管理相对薄弱 | 第26页 |
4.4.3 担保结构不合理,大户依存度高 | 第26-27页 |
4.5 盈利性风险成因分析 | 第27-28页 |
4.5.1 各项业务可持续扩张能力在新常态下有待检验 | 第27页 |
4.5.2 经营成本呈现出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 | 第27-28页 |
第5章 加强工商银行T分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28-33页 |
5.1 资产安全性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第28-29页 |
5.1.1 创新处置不良贷款模式 | 第28页 |
5.1.2 深入开展不良贷款精细化管理 | 第28页 |
5.1.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28-29页 |
5.2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第29-30页 |
5.2.1 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 第29页 |
5.2.2 构建流动性风险预警体系 | 第29-30页 |
5.3 利率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第30页 |
5.3.1 增强贷款议价能力 | 第30页 |
5.3.2 建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 | 第30页 |
5.4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第30-31页 |
5.4.1 优化客户结构 | 第30-31页 |
5.4.2 严格担保管理,提高还款来源可靠性 | 第31页 |
5.4.3 严密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 | 第31页 |
5.5 盈利性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 第31-33页 |
5.5.1 增强综合业务盈利能力 | 第31页 |
5.5.2 完善财务资源配置机制,推进费用开支结构优化 | 第31-33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33-3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3页 |
6.2 启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