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 前言 | 第14-15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5-30页 |
| .MS及MS慢性肾损害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5-24页 |
| 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 2.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17页 |
| 3. 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MS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MS慢性肾损害病机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4. 代谢综合征及其慢性肾损害的治疗 | 第21-22页 |
|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 第21-22页 |
| ·代谢综合征慢性肾损害的治疗 | 第22页 |
| 5. 关于慢性肾损害的检测指标 | 第22-24页 |
| ·血肌酐与尿素氮(Scr和Bun) | 第23页 |
| ·肾小球滤过率(GFR) | 第23页 |
| ·血尿酸(UA) | 第23页 |
| ·尿蛋白定量(24Upr) | 第23-24页 |
| 二.中医学对老年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认识 | 第24-30页 |
| 1. MS的病名与病因病机 | 第24页 |
| 2. 老年MS的病因病机 | 第24-25页 |
| 3. 老年MS的病机特点 | 第25-27页 |
| 4. MS的中医辨治 | 第27-28页 |
| 5. 现代中医对MS肾损害的认识 | 第28-30页 |
| ·中医对"MS肾损害"的病机认识 | 第28-29页 |
| ·中医药对MS肾损害的治疗 | 第29-30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0-37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30-31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0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0-31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31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31页 |
|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31-32页 |
| ·观测指标 | 第32-33页 |
|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疗效、症状分级记分 | 第32页 |
| ·中医临床证侯积分疗效标准测定 | 第32页 |
| ·疗效性指标 | 第32页 |
| ·慢性肾衰的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32页 |
| ·安全性观测 | 第32页 |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32-33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33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33-37页 |
| ·一般情况比较 | 第33-34页 |
| ·中医证侯积分及疗效的比较 | 第34页 |
| ·两组治疗前后糖、脂及血压比较 | 第34-35页 |
|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综合疗效的比较 | 第35-36页 |
|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 | 第36页 |
| ·安全性观测 | 第36-37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7-43页 |
| 1. 中医对老年MS及肾损害病机特点的认识 | 第37-38页 |
| ·肝肾阴虚是老年MS及肾损害的本虚特点 | 第37页 |
| ·痰瘀互结是老年MS及肾损害的标实之象 | 第37-38页 |
| 2. 养阴剔络方的组方原理及药理实验研究 | 第38-40页 |
| ·养阴剔络法是老年MS及肾损害的基本治则 | 第38页 |
| ·养阴剔络方方解 | 第38页 |
| ·养阴剔络方现代药理作用 | 第38-40页 |
| 3. 养阴剔络方对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证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 第40页 |
| 4. 养阴剔络方对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对血尿酸的影响 | 第40页 |
| ·对蛋白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对SCr、BUN及GFR的影响 | 第41页 |
| ·对综合疗效影响 | 第41-42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42-43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