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E智能硬件低功耗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2章 低功耗技术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 功耗产生的因素 | 第13页 |
2.2 硬件低功耗技术 | 第13-14页 |
2.3 软件低功耗技术 | 第14-15页 |
2.3.1 源程序结构级功耗优化 | 第14页 |
2.3.2 算法级功耗优化 | 第14页 |
2.3.3 软件系统结构级功耗优化 | 第14-1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低功耗蓝牙协议的功耗分析 | 第16-43页 |
3.1 低功耗蓝牙协议 | 第16-20页 |
3.1.1 物理层(PHY) | 第16页 |
3.1.2 链路层(LL) | 第16-17页 |
3.1.3 主机与控制器接口(HCI) | 第17-18页 |
3.1.4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 | 第18页 |
3.1.5 属性协议(AP) | 第18-19页 |
3.1.6 安全管理器(SMP) | 第19页 |
3.1.7 通用属性规范(GATT) | 第19页 |
3.1.8 通用访问规范(GAP) | 第19-20页 |
3.2 广播者 | 第20-27页 |
3.2.1 广播类型 | 第20-21页 |
3.2.2 广播过程 | 第21-24页 |
3.2.3 广播功耗分析 | 第24-27页 |
3.3 观察者 | 第27-31页 |
3.3.1 扫描类型 | 第27-28页 |
3.3.2 扫描过程 | 第28-29页 |
3.3.3 扫描功耗分析 | 第29-31页 |
3.4 主从设备建立连接前 | 第31-34页 |
3.4.1 建立连接前的随机过程分析 | 第31-32页 |
3.4.2 建立连接前的功耗分析 | 第32页 |
3.4.3 降低连接前的功耗 | 第32-34页 |
3.5 主从设备建立连接过程 | 第34-38页 |
3.5.1 从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 | 第34-36页 |
3.5.2 从设备建立连接过程 | 第36-37页 |
3.5.3 从设备建立连接过程功耗分析 | 第37页 |
3.5.4 主设备建立连接过程 | 第37-38页 |
3.5.5 主设备建立连接过程功耗分析 | 第38页 |
3.6 主从设备建立连接后 | 第38-42页 |
3.6.1 主从设备连接过程 | 第38-40页 |
3.6.2 从设备连接过程功耗分析 | 第40-41页 |
3.6.3 主设备连接过程功耗分析 | 第41-42页 |
3.6.4 连接更新过程及功耗分析 | 第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低功耗蓝牙技术的应用案例 | 第43-53页 |
4.1 系统需求可行性分析 | 第43页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3-50页 |
4.2.1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框架 | 第43-44页 |
4.2.2 低功耗蓝牙芯片的选型 | 第44-45页 |
4.2.3 蓝牙芯片片上系统的功耗分析 | 第45-49页 |
4.2.4 蓝牙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49-50页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2页 |
4.3.1 蓝牙协议栈介绍 | 第50-51页 |
4.3.2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框架 | 第51-52页 |
4.3.3 设备总体功耗理论计算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53-55页 |
5.1.1 系统软件测试环境 | 第53页 |
5.1.2 系统硬件测试环境 | 第53-55页 |
5.2 蓝牙通信测试 | 第55页 |
5.3 系统功耗测试 | 第55-59页 |
5.3.1 系统功耗测试原理 | 第55-56页 |
5.3.2 广播功耗模型测试 | 第56-57页 |
5.3.3 连接功耗模型测试 | 第57页 |
5.3.4 整体功耗计算 | 第57-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