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管理学论文--决策学论文

基于熵和消错理论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4-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9页
    1.2 研究内容的来源第19-21页
        1.2.1 项目一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1.2.2 项目二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1.2.3 本论文在研究项目中的内容第21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 论文结构第24页
    1.6 论文特色与创新第24-2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6-37页
    2.1 不同属性类型多属性决策第26-30页
        2.1.1 单一属性型多属性决策第26-29页
        2.1.2 混合型多属性决策第29-30页
    2.2 消错理论第30-32页
    2.3 直觉模糊决策第32-34页
    2.4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第34-37页
第三章 不确定型决策的预测方法第37-49页
    3.1 预测概述第37-39页
    3.2 传统的预测模型第39-44页
        3.2.1 时间序列第39-43页
        3.2.2 残差自回归模型第43-44页
    3.3 不确定环境下的数据处理第44-46页
    3.4 不确定型环境下的预测模型第46-48页
        3.4.1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残差修正的自回归预测模型第46-47页
        3.4.2 基于SVR的RAR预测模型算法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直觉模糊熵的主客观综合多属性决策第49-66页
    4.1 模糊多属性决策第49-50页
    4.2 客观赋权法第50-53页
        4.2.1 信息熵权法第50-52页
        4.2.2 离差最大法第52-53页
    4.3 直觉模糊集与直觉模糊熵第53-62页
        4.3.1 直觉模糊集第53-59页
        4.3.2 直觉模糊熵第59-62页
    4.4 基于直觉模糊熵的主客观综合多属性决策方法第62-64页
    4.5 算例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消错理论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第66-87页
    5.1 消错基本理论第66-79页
        5.1.1 概述第66-68页
        5.1.2 消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第68-69页
        5.1.3 判别错误规则第69-74页
        5.1.4 错误函数第74-76页
        5.1.5 错误函数与判别规则之间的关系第76页
        5.1.6 判别规则对错误函数形式的影响第76-79页
    5.2 消错决策原理第79-83页
        5.2.1 消错决策的基本定义第79-81页
        5.2.2 多属性消错决策的判别规则第81页
        5.2.3 错误函数的选择第81-82页
        5.2.4 属性的错误极限损失值第82-83页
        5.2.5 错误损失值与策略优选第83页
    5.3 基于属性分类的混合型多属性消错决策方法第83-86页
        5.3.1 混合型多属性决策第83-84页
        5.3.2 不同类型数据的基本运算及距离计算第84-86页
        5.3.3 消错决策的步骤第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基于熵和消错理论的群决策方法第87-97页
    6.1 群决策概述第87-88页
    6.2 群消错决策方法的理论基础第88-90页
    6.3 群消错决策的错误熵权第90-91页
    6.4 群消错决策的加权和法第91-92页
    6.5 群消错决策的理想点法第92-94页
    6.6 算例第94-95页
    6.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七章 应用案例第97-108页
    7.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测第97-102页
    7.2 人才选优决策第102-106页
    7.3 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第106-107页
    7.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附录第132-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定价制度的研究
下一篇:ILs/水界面调控Pd(Pd_xAu)/Co-nanofilms/C复合电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