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1 前言 | 第13-14页 |
2 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及其防治 | 第14-21页 |
2.1 肠毒素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2.2 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的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2.3 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机理 | 第15-19页 |
2.3.1 菌毛粘附素(Fimbrial adhesins) | 第15-16页 |
2.3.2 非菌毛粘附素(Non-fimbrial adhesins) | 第16-18页 |
2.3.3 肠毒素 | 第18-19页 |
2.4 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的防治 | 第19-21页 |
2.4.1 肠毒素大肠杆菌的临床症状与鉴定 | 第19-20页 |
2.4.2 防治ETEC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 第20页 |
2.4.3 临床治疗 | 第20-21页 |
3 卵黄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3.1 发现和发展 | 第21页 |
3.2 分子结构 | 第21-22页 |
3.3 生物化学性质 | 第22-24页 |
3.3.1 理化性质 | 第22页 |
3.3.2 卵黄抗体的稳定性 | 第22-23页 |
3.3.2 卵黄抗体在应用上的优点 | 第23-24页 |
3.4 分离纯化方法 | 第24-26页 |
3.5 IgY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3.5.1 IgY在动物疾病上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3.5.2 IgY在人类食品和医学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3.6 制备IgY免疫原的选择 | 第29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试验一 肠毒素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和EtpA的克隆表达 | 第30-50页 |
1 前言 | 第30-3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1-39页 |
2.1 菌株和质粒 | 第31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32页 |
2.4 溶液配制 | 第32-34页 |
2.4.1 细菌DNA提取相关溶液 | 第32页 |
2.4.2 培养基 | 第32-33页 |
2.4.3 DNA凝胶电泳相关溶液 | 第33页 |
2.4.4 SDS-PAGE电泳相关溶液 | 第33-34页 |
2.4.5 包涵体纯化相关试剂 | 第34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2.5.1 细菌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2.5.2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2.5.3 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35-36页 |
2.5.4 PCR产物检测与回收 | 第36页 |
2.5.5 DNA片段的克隆 | 第36-37页 |
2.5.6 构建表达质粒 | 第37页 |
2.5.7 诱导表达 | 第37-38页 |
2.5.8 SDS-PAGE检测蛋白 | 第38页 |
2.5.9 包涵体复性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3.1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39页 |
3.2 构建目的片段表达载体 | 第39-42页 |
3.3 蛋白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 | 第42-46页 |
3.3.1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3页 |
3.3.2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43页 |
3.3.3 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 第43-46页 |
3.4 包涵体的提取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47-48页 |
4.2 基因序列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诱导条件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9页 |
5 小结 | 第49-50页 |
试验二 卵黄抗体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 | 第50-63页 |
1 前言 | 第5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0-55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2.3 试剂 | 第51页 |
2.4 溶液配制 | 第51-52页 |
2.4.1 免疫蛋鸡相关试剂 | 第51页 |
2.4.2 ELISA相关试剂 | 第51页 |
2.4.3 western-blot相关试剂 | 第51-52页 |
2.5 试验方法 | 第52-55页 |
2.5.1 蛋白油乳苗的制备 | 第52页 |
2.5.2 免疫蛋鸡 | 第52页 |
2.5.3 间接ELISA测定卵黄抗体效价 | 第52页 |
2.5.4 western-blot检测蛋白免疫原性 | 第52-53页 |
2.5.5 卵黄抗体的纯化 | 第53页 |
2.5.6 制备喷雾干燥全蛋粉 | 第53-54页 |
2.5.7 卵黄抗体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54页 |
2.5.8 卵黄抗体的酸稳定性研究 | 第54页 |
2.5.9 卵黄抗体的酶解稳定性研究 | 第54-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3.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的确定 | 第55-56页 |
3.2 卵黄抗体效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56页 |
3.3 抗融合蛋白卵黄抗体的效价鉴定 | 第56-57页 |
3.4 卵黄抗体的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分析 | 第57页 |
3.5 Western-Blot鉴定卵黄抗体的特异性 | 第57-58页 |
3.6 IgY稳定性研究 | 第58-60页 |
3.6.1 热稳定性 | 第58-59页 |
3.6.2 酸稳定性 | 第59页 |
3.6.3 酶解稳定性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4.1 卵黄抗体的提纯 | 第60-61页 |
4.2 卵黄抗体在蛋鸡体内产生和发展规律 | 第61页 |
4.3 IgY的稳定性研究 | 第61-62页 |
5 小结 | 第62-63页 |
试验三 卵黄抗体的抗粘附效果研究 | 第63-69页 |
1 前言 | 第6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3-65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63页 |
2.2 菌株 | 第63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63-64页 |
2.5 方法 | 第64-65页 |
2.5.1 小鼠攻毒试验 | 第64页 |
2.5.2 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4 讨论 | 第67-68页 |
5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1 结论 | 第69页 |
2 创新点 | 第69页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