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宝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特征及找矿远景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1.1 矿区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 | 第10页 |
| 1.2 前人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及取得成果 | 第13-15页 |
| 1.5.1 实物工作量 | 第13-14页 |
| 1.5.2 论文取得成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 第15-21页 |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9页 |
| 2.1.1 地层 | 第15-16页 |
| 2.1.2 构造 | 第16-17页 |
| 2.1.3 岩浆岩 | 第17页 |
| 2.1.4 地球物理场特征 | 第17-19页 |
| 2.2 矿区地质 | 第19-21页 |
| 2.2.1 地层 | 第19页 |
| 2.2.2 构造 | 第19-21页 |
| 第3章 金宝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特征 | 第21-39页 |
| 3.1 杂岩体分布与产状 | 第21页 |
| 3.2 杂岩体主要岩石类型 | 第21-22页 |
| 3.3 杂岩体岩石学特征 | 第22-27页 |
| 3.3.1 岩相学特征 | 第22-24页 |
| 3.3.2 造岩矿物特征 | 第24-27页 |
| 3.4 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39页 |
| 3.4.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7-31页 |
| 3.4.2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1-34页 |
| 3.4.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4-39页 |
| 第4章 岩体成因探讨 | 第39-46页 |
| 4.1 成岩时代 | 第39-41页 |
| 4.2 岩浆系列 | 第41-42页 |
| 4.3 岩浆来源及演化 | 第42-43页 |
| 4.4 成岩构造背景 | 第43-44页 |
| 4.5 杂岩体与哀牢山构造带的关系 | 第44-46页 |
| 第5章 找矿远景评价 | 第46-49页 |
| 5.1 杂岩体含矿性 | 第46-47页 |
| 5.2 找矿方向评价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 图版Ⅰ | 第55-56页 |
| 图版Ⅱ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