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金融集聚文献综述与评述 | 第11-17页 |
1.2.1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演进 | 第11-13页 |
1.2.2 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 第13-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9-36页 |
2.1 集聚与金融集聚的概念及理论 | 第19-20页 |
2.2 金融集聚成长模式 | 第20-22页 |
2.2.1 需求反映:市场主导模式 | 第21页 |
2.2.2 供给引导:政府主导模式 | 第21-22页 |
2.3 广东省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2.4 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 第24-26页 |
2.5 广东省金融集聚水平测度 | 第26-32页 |
2.5.1 区位熵系数 | 第26-27页 |
2.5.2 空间基尼系数 | 第27页 |
2.5.3 广东省各市金融集聚程度及差异分析 | 第27-30页 |
2.5.4 广东省四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及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2.6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32-35页 |
2.6.1 基础设施建设 | 第32-33页 |
2.6.2 政府财政支持 | 第33页 |
2.6.3 对外开放水平 | 第33-34页 |
2.6.4 政府干预程度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36-44页 |
3.1 指标选择、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36-38页 |
3.1.1 新经济地理因素 | 第36-37页 |
3.1.2 政府行为因素 | 第37-38页 |
3.1.3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3.2 空间计量理论介绍 | 第38-42页 |
3.2.1 Moran's I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39-41页 |
3.2.2 空间计量模型 | 第41页 |
3.2.3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 第41-42页 |
3.3 模型的选择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4.1 普通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2 SEM空间计量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5.2 模型结论的进一步解读 | 第51-55页 |
5.2.1 引导消费者行为,重视培育消费者的金融消费理念 | 第52-53页 |
5.2.2 支持金融机构合作发展,规范竞争机制 | 第53-54页 |
5.2.3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以调结构带动金融规模扩大 | 第54-55页 |
5.3 主要创新点 | 第55页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