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及其时空分布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气溶胶光学厚度与颗粒物浓度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1.2.3 雾霾天气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 | 第18-40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1 卫星产品资料 | 第18页 |
2.1.2 AERONET地基资料 | 第18-20页 |
2.1.3 研究区域 | 第20-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38页 |
2.2.1 MODIS C051与MODIS C061产品与地基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2.2.2 MODIS C00510km与地基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2.2.3 MODIS C0063km和MODIS_C05110km与地基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23-24页 |
2.2.4 MODIS C0063km和MODIS_C05110km反演AOD的对比分析 | 第24-25页 |
2.2.5 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AOD近13年的污染演变 | 第25-32页 |
2.2.6 中国中东部三大典型城市群气溶胶AOD时空分布特征 | 第32-38页 |
2.3 主要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上海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关系及其建模研究 | 第40-53页 |
3.1 资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3.1.2 数据匹配 | 第40-41页 |
3.1.3 高度和湿度订正方法 | 第4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3.2.1 上海地区MODIS C051(10km)与 3K_C006(3km)产品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3.2.2 AOD与PM2.5直接相关 | 第43-44页 |
3.2.3 高度-湿度订正和最优模型相关性验证 | 第44-47页 |
3.2.4 各季节PM2.5-AOD关系模型和最优模型相关性验证 | 第47-51页 |
3.3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上海一次典型雾霾过程中不同天气现象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转化机制 | 第53-66页 |
4.1 数据与方法 | 第53-55页 |
4.1.1 地面资料 | 第53页 |
4.1.2 雾与霾分类标准 | 第53-54页 |
4.1.3 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 | 第54-55页 |
4.1.4 HYSPLIT轨迹模式 | 第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4.2.1 持续性雾霾期间不同天气现象分析过程 | 第56-57页 |
4.2.2 持续性雾霾天气污染程度及转化机制分析 | 第57-61页 |
4.2.3 不同天气现象气溶胶消光系数高度分布特征 | 第61-62页 |
4.2.4 不同天气现象气溶胶体积退偏比高度分布特征 | 第62-64页 |
4.3 主要结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5.2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