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及质量管理概述 | 第14-31页 |
2.1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概述 | 第14-20页 |
2.1.1 营双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简介 | 第14-15页 |
2.1.2 国内外SMA路面应用进展 | 第15-20页 |
2.2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理念 | 第20-24页 |
2.2.1 全面质量管理 | 第20-22页 |
2.2.2 营双高速公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第22-24页 |
2.3 营双高速公路SMA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基础及概述 | 第24-31页 |
2.3.1 项目质量控制原理、步骤及基本方法 | 第24-25页 |
2.3.2 营双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 第25-31页 |
第三章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施工前质量控制 | 第31-48页 |
3.1 施工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 | 第31页 |
3.2 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 第31-32页 |
3.3 施工人员培训及管理 | 第32页 |
3.4 原材料质量控制 | 第32-37页 |
3.4.1 沥青 | 第32-34页 |
3.4.2 粗集料 | 第34-35页 |
3.4.3 细集料 | 第35-36页 |
3.4.4 矿粉填料 | 第36页 |
3.4.5 纤维稳定剂 | 第36-37页 |
3.5 生产配合比验证及技术指标 | 第37-39页 |
3.6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 | 第39-40页 |
3.7 下承层质量控制 | 第40页 |
3.8 试验路段质量控制 | 第40-45页 |
3.8.1 配合比设计 | 第40-41页 |
3.8.2 矿料配合比计算 | 第41-43页 |
3.8.3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第43页 |
3.8.4 谢伦堡析漏试验(烧杯法) | 第43页 |
3.8.5 肯塔堡飞散试验 | 第43页 |
3.8.6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 | 第43-44页 |
3.8.7 动稳定度试验 | 第44页 |
3.8.8 低温抗裂性检验 | 第44-45页 |
3.9 试验路铺筑 | 第45-47页 |
3.9.1 拌和 | 第45页 |
3.9.2 运输 | 第45-46页 |
3.9.3 摊铺 | 第46页 |
3.9.4 碾压 | 第46页 |
3.9.5 试验段总结 | 第46-47页 |
3.10 施工环境控制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 | 第48-60页 |
4.1 SMA拌和控制 | 第48-50页 |
4.2 SMA运输控制 | 第50-51页 |
4.3 摊铺现场质量控制 | 第51-52页 |
4.4 碾压现场的质量控制 | 第52-53页 |
4.4.1 SMA的压实 | 第52-53页 |
4.4.2 施工接缝的处理 | 第53页 |
4.4.3 特殊气候施工及开放交通 | 第53页 |
4.5 施工质量控制 | 第53-58页 |
4.5.1 质量控制指标 | 第53-54页 |
4.5.2 路面施工动态质量管理 | 第54页 |
4.5.3 SMA施工质量缺陷及所采取措施 | 第54-55页 |
4.5.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与验收 | 第55-58页 |
4.6 施工安全及环保控制 | 第58-60页 |
4.6.1 安全措施 | 第58页 |
4.6.2 沥青路面施工环保措施 | 第58-60页 |
第五章 营双高速公路SMA路面施工后质量控制 | 第60-65页 |
5.1 施工后质量检测方法 | 第60-63页 |
5.2 施工后检验评定方法 | 第63-64页 |
5.3 缺陷责任期质量控制 | 第64页 |
5.4 保修服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 第64-65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5-67页 |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