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不同血糖水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临床研究 | 第10-17页 |
| 一、临床资料 | 第10-13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1、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2、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三)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 (四)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五)剔除标准 | 第11页 |
| (六)一般资料 | 第11-13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一)术前准备 | 第13页 |
| (二)手术方法 | 第13-14页 |
| (三)术后处理 | 第14页 |
| (四)术后随访 | 第14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四、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一)骨折愈合标准 | 第15页 |
| 1、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 第15页 |
| 2、骨折骨性愈合标准 | 第15页 |
| (二)骨折不愈合诊断标准 | 第15页 |
| (三)髋关节的功能评价 | 第15页 |
| 五、统计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结果 | 第17-20页 |
| 讨论 | 第20-34页 |
|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 | 第20-24页 |
|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 1、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20页 |
| 2、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 (二)糖尿病的常见并症 | 第21-24页 |
| 1、心血管疾病 | 第21-22页 |
| 2、糖尿病肾病 | 第22页 |
| 3、视网膜病变 | 第22页 |
| 4、周围神经病变 | 第22-23页 |
| 5、糖尿病足 | 第23页 |
| 6、骨质疏松症 | 第23-24页 |
| 二、骨折的愈合过程 | 第24-25页 |
| (一)血肿机化期 | 第24页 |
| (二)原始骨痂形成期 | 第24页 |
| (三)成熟板状骨形成期 | 第24-25页 |
| (四)骨痂改造塑形期 | 第25页 |
| 三、糖尿病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 (一)全身因素 | 第25页 |
| (二)局部因素 | 第25-27页 |
| 1、宏观方面 | 第25-26页 |
| 2、微观方面 | 第26-27页 |
| 四、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水平 | 第27-28页 |
| 五、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治疗 | 第28-30页 |
| (一)粗隆间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 (二)糖尿病合并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 第29-30页 |
| 1、术后感染 | 第29页 |
| 2、心脑血管疾患 | 第29页 |
| 3、下肢静脉血栓 | 第29页 |
| 4、骨折术后不愈合 | 第29-30页 |
| (三)应用胰岛素骨折愈合的影响 | 第30页 |
| 六、浅谈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 第30-34页 |
| (一)糖尿病的监测和治疗 | 第30-32页 |
| 1、血糖的监测 | 第31页 |
| 2、血糖控制方法 | 第31-32页 |
|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 第32页 |
| (三)PFNA髓内钉的进钉位置 | 第32页 |
| (四)小粗隆骨折的处理 | 第32-33页 |
| (五)应用PFNA的缺点 | 第33-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概况 | 第3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发表论文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