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环氧树脂概述 | 第16-20页 |
1.1.1 环氧树脂的定义及分类 | 第16-17页 |
1.1.2 环氧树脂的固化 | 第17-20页 |
1.1.2.1 固化剂的种类 | 第17-18页 |
1.1.2.2 固化反应机理 | 第18-20页 |
1.2 固化动力学总结 | 第20-27页 |
1.2.1 模型拟合法 | 第20-26页 |
1.2.1.1 n级动力学模型 | 第21-23页 |
1.2.1.2 自催化模型 | 第23-26页 |
1.2.2 非模型拟合法 | 第26-27页 |
1.3 咪唑类固化剂及其改性 | 第27-31页 |
1.3.1 咪唑类固化剂的固化机理 | 第27页 |
1.3.2 咪唑类固化剂的特点 | 第27-28页 |
1.3.3 咪唑类固化剂的改性方法 | 第28-29页 |
1.3.4 异氰酸酯改性咪唑 | 第29-31页 |
1.4 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2-33页 |
2.3 异氰酸酯改性2E4MI的合成和浇注体的制备流程 | 第33-34页 |
2.3.1 异氰酸酯改性2E4MI的合成 | 第33页 |
2.3.2 浇注体的制备流程 | 第33-34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34-38页 |
2.4.1 异氰酸酯改性2E4MI的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2.4.1.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34页 |
2.4.1.2 元素分析测试 | 第34页 |
2.4.1.3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 第34-35页 |
2.4.2 异氰酸酯改性2E4MI解封性质测试 | 第35页 |
2.4.2.1 热失重测试 | 第35页 |
2.4.2.2 TG-DSC同步测试 | 第35页 |
2.4.2.3 热台红外测试 | 第35页 |
2.4.3 异氰酸酯改性咪唑固化性质分析 | 第35-36页 |
2.4.3.1 DSC测试 | 第35-36页 |
2.4.3.2 流变测试 | 第36页 |
2.4.4 异氰酸酯改性2E4MI/AFG90体系固化产物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2.4.4.1 DMTA测试 | 第36页 |
2.4.4.2 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测试 | 第36页 |
2.4.4.3 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 | 第36-37页 |
2.4.4.4 拉伸断面SEM表征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64页 |
3.1 异氰酸酯改性2E4MI结构分析 | 第38-42页 |
3.1.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页 |
3.1.2 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3.1.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9-42页 |
3.2 异氰酸酯改性2E4MI解封性质分析 | 第42-48页 |
3.2.1 热失重分析 | 第42-43页 |
3.2.2 同步DTG-DSC分析 | 第43-45页 |
3.2.3 热台红外分析 | 第45-48页 |
3.3 异氰酸酯改性2E4MI固化性质分析 | 第48-54页 |
3.3.1 未改性2E4MI与异氰酸酯改性2E4MI固化DSC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3.3.2 固化度-温度曲线分析 | 第49-50页 |
3.3.3 固化速率-固化度曲线分析 | 第50-52页 |
3.3.4 活化能-固化度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3.3.5 流变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3.4 异氰酸酯改性2E4MI解封性质与固性质及其关系总结 | 第54-56页 |
3.5 异氰酸酯改性2E4MI/AFG90体系固化产物性能分析 | 第56-64页 |
3.5.1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3.5.2 拉伸模量与弯曲模量分析 | 第59-60页 |
3.5.3 维卡软化点温度分析 | 第60页 |
3.5.4 理论交联点间分子量 | 第60-62页 |
3.5.5 SEM表征分析断面 | 第62-63页 |
3.5.6 性能-结构总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6页 |
导师筒介 | 第76-78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