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页 |
1.2 慢病毒简介 | 第14-18页 |
1.2.1 慢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 第14-16页 |
1.2.2 慢病毒的分类 | 第16-18页 |
1.2.3 慢病毒的致病性 | 第18页 |
1.3 天然免疫限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天然免疫限制因子的定义和种类 | 第18-20页 |
1.3.2 TRIM5a抗病毒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3 SAMHD1抗病毒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4 Tetherin抗病毒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APOBEC3与慢病毒Vif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4.1 APOBEC3的种类和功能研究 | 第22-27页 |
1.4.2 Vif与APOBEC3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2 CBF-β影响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功能的分析 | 第30-45页 |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1.1 细胞和血液样本 | 第30页 |
2.1.2 质粒和菌株 | 第30-31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2.2.1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1-33页 |
2.2.2 细胞转染 | 第33页 |
2.2.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含量 | 第33页 |
2.2.4 药物处理 | 第33页 |
2.2.5 CBF-β稳定干扰细胞株的建立 | 第33-34页 |
2.2.6 免疫共沉淀 | 第34页 |
2.3 结果 | 第34-42页 |
2.3.1 Vif诱导APOBEC3蛋白降解平台的建立 | 第34-36页 |
2.3.2 稳定干扰CBF-β的293T细胞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2.3.3 CBF-β辅助FIV Vif功能的分析 | 第37-39页 |
2.3.4 CBF-β辅助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功能的分析 | 第39-40页 |
2.3.5 CBF-β辅助非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功能的分析 | 第40-42页 |
2.4 讨论 | 第42-44页 |
2.4.1 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与非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通过不一样的机制诱导APOBEC3降解 | 第42-43页 |
2.4.2 非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不需要CBF-β辅助的可能原因 | 第43-44页 |
2.4.3 本发现的启示和意义 | 第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3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5-66页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45页 |
3.1.1 细胞 | 第45页 |
3.1.2 质粒和菌株 | 第45页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2.1 CHX蛋白稳定性试验 | 第45-46页 |
3.2.2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实验 | 第46页 |
3.2.3 激光共聚焦 | 第46-47页 |
3.3 结果 | 第47-63页 |
3.3.1 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与CBF-β相互作用分析 | 第47-48页 |
3.3.2 CBF-β对非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在细胞内稳定期水平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3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在细胞内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4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模式的影响 | 第52-59页 |
3.3.5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在细胞内的寡聚体的影响 | 第59-63页 |
3.4 讨论 | 第63-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哪些生化特性的改变促进Vif功能 | 第66-78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66页 |
4.1.1 细胞 | 第66页 |
4.1.2 质粒和菌株 | 第66页 |
4.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6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4.3 结果 | 第66-76页 |
4.3.1 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中保守疏水氨基酸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2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保守疏水氨基酸突变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4.3.3 CBF-β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保守疏水氨基酸突变体聚集形式的影响 | 第69-72页 |
4.3.4 CBF-β功能缺失体与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72页 |
4.3.5 CBF-β功能缺失体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6 CBF-β功能缺失体对灵长类动物慢病毒Vif蛋白聚集形式的影响 | 第73-76页 |
4.4 讨论 | 第76-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CBF-β通过对HIV-1 Vif蛋白中多个赖氨酸进行调控来发挥其功能 | 第78-90页 |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78-79页 |
5.1.1 细胞 | 第78页 |
5.1.2 质粒和菌株 | 第78-79页 |
5.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9页 |
5.1.4 实验仪器 | 第7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5.3 结果 | 第79-88页 |
5.3.1 CBF-β对HIV-1 Vif重组质粒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2 CBF-β对HIV-1 Vif蛋白的蛋白酶体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3 Vif赖氨酸突变体与CBF-β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81-82页 |
5.3.4 CBF-β对Vif赖氨酸突变体在细胞内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5.3.5 CBF-β对HIV-1 Vif泛素化水平的影响 | 第83-84页 |
5.3.6 HIV-1 Vif单个赖氨酸突变体对CBF-β敏感性的分析 | 第84-85页 |
5.3.7 HIV-1 Vif单个赖氨酸的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5.3.8 HIV-1 Vif单个赖氨酸的回复突变对CBF-β敏感性的分析 | 第86-88页 |
5.4 讨论 | 第88-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0页 |
附录 | 第100-1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附件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