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无锡市太湖水域 | 第18-19页 |
2.1.2. 水体污染 | 第19页 |
2.1.3. 水体污染治理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4页 |
第3章 无锡市太湖水体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3.1. 太湖水情水质及太湖无锡区域水质介绍 | 第24-26页 |
3.1.1. 太湖水情及水质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无锡市太湖水质概况 | 第25-26页 |
3.2. 无锡市太湖水体主要污染物现状调查 | 第26-29页 |
3.2.1. 城镇生活污染 | 第27页 |
3.2.2. 工业点源污染 | 第27-28页 |
3.2.3. 农业面源污染 | 第28页 |
3.2.4. 农村生活污染源 | 第28页 |
3.2.5. 水体内源污染 | 第28页 |
3.2.6. 船舶等其他来源污染 | 第28-29页 |
3.3. 无锡市太湖水体污染治理情况和问题 | 第29-35页 |
3.3.1. 治理措施 | 第29-32页 |
3.3.2. 治理成效 | 第32-33页 |
3.3.3. 治理问题 | 第33-35页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4.1. 协调机构缺失 | 第35页 |
3.4.2. 政绩考核偏差 | 第35-36页 |
3.4.3. 信息共享不畅 | 第36页 |
3.4.4. 长效机制未有 | 第36-37页 |
3.4.5. 环保宣传欠缺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水体污染治理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4.1.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水体污染治理概况 | 第38-42页 |
4.1.1. 国外水体污染治理概况 | 第38-40页 |
4.1.2. 国内其它地区水体污染治理概况 | 第40-42页 |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水体污染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42-43页 |
第5章 无锡市太湖水体污染治理的对策 | 第43-54页 |
5.1. 加强治理宣传 | 第43-44页 |
5.2. 成立协同治理机构 | 第44-47页 |
5.2.1. 太湖流域三省一市政府成立省级协同治理机构 | 第45-46页 |
5.2.2. 市级政府成立市级协同治理机构 | 第46-47页 |
5.2.3. 政府赋予机构高度的管理和执法权 | 第47页 |
5.3. 对治理机构监管考核 | 第47-49页 |
5.3.1. 制定政绩考核机制 | 第48页 |
5.3.2. 启动工作问责机制 | 第48-49页 |
5.4. 加强信息共享 | 第49-50页 |
5.4.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第49页 |
5.4.2. 加强投资评审 | 第49-50页 |
5.5. 建立长效机制 | 第50-54页 |
5.5.1. 完善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5.5.2. 科学制定规划 | 第51-52页 |
5.5.3. 严格落实规划 | 第52页 |
5.5.4. 建立治理资金长效机制 | 第52页 |
5.5.5. 建立设施设备建设运营长效机制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