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星六诗歌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第二节 田星六诗歌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创新点 | 第9-11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二、写作思路 | 第10页 |
| 三、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田星六的诗歌定位 | 第11-24页 |
| 第一节 田星六与近现代中国 | 第11-18页 |
| 一、近现代中国的印象 | 第12-16页 |
| 二、生平经历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田星六对近现代中国的文化反映 | 第18-24页 |
| 一、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 | 第18-19页 |
| 二、南社诗人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反映 | 第19-24页 |
| 第二章 田星六诗歌的特点 | 第24-43页 |
| 第一节 凸显湘西的风格 | 第24-31页 |
| 一、湘西儿女的奇情霸气 | 第25-29页 |
| 二、恋家思乡的宁静致远 | 第29-31页 |
| 第二节 展示湘西的血性 | 第31-36页 |
| 一、冷雨关山雪 | 第31-33页 |
| 二、谈笑自豪雄 | 第33-36页 |
| 第三节 艺术特色 | 第36-43页 |
| 一、诗风淳朴 | 第36-38页 |
| 二、意向鲜活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田星六诗歌的价值 | 第43-51页 |
| 第一节 对先进文化的承接 | 第43-45页 |
| 一、私塾:儒家文化的接受 | 第43-44页 |
| 二、新学:新科学的接触 | 第44页 |
| 三、留学:西欧文化的吸收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田星六与湘西文学的发展 | 第45-51页 |
| 一、湘西文人文学的崛起与流变 | 第46-48页 |
| 二、构建湘西文学发展的桥梁 | 第48-49页 |
| 三、当代的评价 | 第49-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