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及气候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气候及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第12-13页
        1.2.2 生产潜力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2.1 国外生产潜力研究状况第13-14页
            1.2.2.2 国内生产潜力研究状况第14-15页
            1.2.2.3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第15-16页
            1.2.2.4 利用AEZ研究模型作物生产潜力状况第16页
        1.2.3 地理信息系统在作物生产潜力研究中的应用第16-17页
        1.2.4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2.5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资料与方法第20-2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2页
        2.1.1 地理位置和地形状况第20页
        2.1.2 气候特征第20-22页
    2.2 主要研究方法第22-27页
        2.2.1 研究资料第22-23页
        2.2.2 主要研究方法第23-26页
            2.2.2.1 气候倾向率第23页
            2.2.2.2 逐步回归模型第23-24页
            2.2.2.3 空间插值方法第24-25页
            2.2.2.4 生产潜力影响率计算第25页
            2.2.2.5 敏感性分析和敏感系数第25-26页
        2.2.3 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第26-27页
第三章 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及气候影响因子研究第27-43页
    3.1 AEZ模型第27-33页
        3.1.1 光合生产潜力第28-31页
        3.1.2 光温生产潜力第31-32页
        3.1.3 气候生产潜力第32-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3.2.1 春玉米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第33-34页
        3.2.2 春玉米生产潜力时间变化第34-35页
        3.2.3 春玉米生育期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第35-37页
        3.2.4 气象要素对春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第37-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基于“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的比较分析第43-57页
    4.1 “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第43-47页
        4.1.1 光合生产潜力第44-45页
        4.1.2 光温生产潜力第45-47页
        4.1.3 气候生产潜力第4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4.2.1 春玉米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第47-49页
        4.2.2 春玉米生产潜力时间变化第49-50页
        4.2.3 春玉米生产潜力影响率分析第50-52页
        4.2.4 春玉米生育期气候因子敏感性分析第52-56页
            4.2.4.1 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第52-54页
            4.2.4.2 春玉米生产潜力对生育期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第54-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3页
    5.1 生产潜力分布概况第57页
    5.2 两种模型生产潜力结果对比分析第57-58页
    5.3 气候因子对吉林春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第58-59页
    5.4 气候变化对吉林春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第59-60页
    5.5 讨论第60-62页
    5.6 特色与创新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云南白族人群特发性低枸橼酸尿症与VDR基因SNP的关联研究及VDR和NaDC1在HK-2细胞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