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人们对于面部喜好度、健康程度、白度评价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论文结构第12-14页
2. 颜色科学相关理论基础第14-26页
    2.1 颜色的感知与颜色描述第14页
    2.2 CIEXYZ标准色度系统与三刺激值的计算第14-15页
    2.3 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与色差的计算第15-17页
    2.4 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第17-19页
        2.4.1 配对比较法第17-18页
        2.4.2 分类判断法第18-19页
    2.5 设备特征化方法第19-25页
        2.5.1 相机特征化方法第19-21页
        2.5.2 显示其特征化方法第21-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实验准备第26-40页
    3.1 实验对象图像第26-35页
        3.1.1 利物浦-利兹面部图像数据集第26页
        3.1.2 实验对象图像的显示器再现第26-28页
        3.1.3 再现后实验对象图像的后期处理第28页
        3.1.4 再现后实验对象图像的评估第28-35页
    3.2 显示器的性能测试第35-39页
        3.2.1 显示器的稳定性第35-36页
        3.2.2 显示器的均匀性第36-37页
        3.2.3 显示器的色品坐标恒常性第37-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受测者对于实验对象面部喜好度与健康程度的评估第40-53页
    4.1 心理物理学实验第40页
    4.2 交互界面的设计第40-41页
    4.3 实验对象图像面部颜色特征及计算方法第41-42页
        4.3.1 面部肤色第41-42页
        4.3.2 面部对比度第42页
        4.3.3 面部不均匀程度第42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2-52页
        4.4.1 受测者的变化性第42-43页
        4.4.2 喜好度与健康程度分数第43-44页
        4.4.3 实验对象图像面部颜色特征对于受测者给出分数的影响第44-49页
        4.4.4 基于实验结果的建模过程第49-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受测者对于实验对象面部白度的评估第53-60页
    5.1 心理物理学实验第53页
    5.2 交互界面的设计第53-54页
    5.3 常用白度指标第54页
    5.4 结果以及分析第54-59页
        5.4.1 受测者的变化性第54-55页
        5.4.2 受测者给出的白度评估分数第55-56页
        5.4.3 白度与面部肤色之间的关系第56-58页
        5.4.4 新模型的提出以及对于白度指标的评估第58-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总结和展望第60-62页
    6.1 总结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A 通过配对比较法受测者针对不同问题对原图、组 1、组2判断汇总第65-71页
附录B 通过受测者针对不同问题给出的平均分数以及图像面部信息数据第71-75页
附录C 受测者针对面部白度给出的平均分数以及图像面部信息数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心脏神经症(气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川羌除痹汤治疗尪痹(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