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诗文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该选题的发展趋势 | 第10页 |
三、选用版本、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戚继光生平与思想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戚继光的生平 | 第12-17页 |
一、承武官世家,袭良将之才 | 第12-13页 |
二、东南十二载,时势造英雄 | 第13-15页 |
三、心怀平虏志,一去十六年 | 第15-16页 |
四、谪调广东后,逝世贫病中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戚继光的思想 | 第17-26页 |
一、心学理论的继承与运用 | 第17-19页 |
二、佛道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 第19-23页 |
三、兵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戚继光诗歌研究 | 第26-42页 |
第一节 戚继光诗歌的分期与思想内容 | 第26-33页 |
一、戚继光诗歌的分期 | 第26-29页 |
二、戚继光诗歌的题材 | 第29-33页 |
第二节 戚继光诗歌中的三重孤独情怀 | 第33-39页 |
一、国士之才松之气节的孤独 | 第33-35页 |
二、衰容病躯壮志难酬的孤独 | 第35-37页 |
三、半生漂泊远方思乡的孤独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戚继光诗歌的艺术特征 | 第39-42页 |
一、豪迈昂扬,幽咽悲愤 | 第39-40页 |
二、浑厚平淡,善于用典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戚继光文章研究 | 第42-55页 |
第一节 戚继光文章概述 | 第42-47页 |
一、《横槊稿·中》:日常行文 | 第42-44页 |
二、《横槊稿·下》:应用文 | 第44-47页 |
第二节 戚继光的笔记小说 | 第47-55页 |
一、笔记小说的分类 | 第48-49页 |
二、笔记小说的神怪色彩和道德批判倾向 | 第49-53页 |
三、笔记小说的其他艺术特征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戚继光诗文的总体评价 | 第55-62页 |
第一节 戚继光诗文的价值分析 | 第55-60页 |
一、审美价值 | 第55-57页 |
二、社交价值 | 第57-58页 |
三、史料价值 | 第58-60页 |
第二节 戚继光诗文的局限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