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勘探开发及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4 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20页 |
2.1 区域地理概况 | 第12页 |
2.2 地层分区 | 第12-13页 |
2.3 研究区地层概况 | 第13-20页 |
2.3.1 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 | 第13-15页 |
2.3.2 扬子地层区 | 第15-19页 |
2.3.3 页岩气目的层特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渝东北区域构造特征 | 第20-47页 |
3.1 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 | 第20-21页 |
3.2 研究区褶皱发育特征及构造样式分析 | 第21-28页 |
3.2.1 北大巴山冲断带 | 第21-22页 |
3.2.2 南大巴山断褶带 | 第22-28页 |
3.2.3 构造样式空间分布规律 | 第28页 |
3.3 断裂特征 | 第28-36页 |
3.3.1 主干断裂 | 第28-33页 |
3.3.2 北大巴山断裂特征 | 第33页 |
3.3.3 南大巴山断裂特征 | 第33-36页 |
3.4 裂缝特征 | 第36-45页 |
3.4.1 裂缝类型 | 第37-38页 |
3.4.2 裂缝发育程度 | 第38-40页 |
3.4.3 岩心裂缝发育程度 | 第40-43页 |
3.4.4 裂缝产状 | 第43-44页 |
3.4.5 镜下裂缝特征 | 第44页 |
3.4.6 裂缝小结 | 第44-45页 |
3.5 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保存与富集条件分析 | 第47-60页 |
4.1 烃源岩热成熟度 | 第47-48页 |
4.2 厚度与埋深 | 第48-53页 |
4.2.1 下寒武统水井沱组 | 第48-49页 |
4.2.2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 第49-53页 |
4.3 区域盖层及顶底板条件 | 第53-58页 |
4.3.1 盖层条件 | 第53-55页 |
4.3.2 顶底板条件 | 第55-58页 |
4.4 断裂发育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 区域构造演化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页岩气富集保存有利区预测 | 第60-65页 |
5.1 页岩气构造保存的评价指标讨论 | 第60-62页 |
5.2 渝东北地区页岩气富集保存有利区预测 | 第62-65页 |
5.2.1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保存有利区 | 第62-63页 |
5.2.2 水井沱组(鲁家坪组)页岩气富集保存有利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