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AP1000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12-22页 |
2.1 非能动安全系统概念 | 第12页 |
2.2 AP1000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 | 第12-15页 |
2.3 AP10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15-21页 |
2.3.1 PXS系统简介 | 第15-16页 |
2.3.2 PXS系统功能 | 第16-17页 |
2.3.3 PXS主要子系统 | 第17-21页 |
2.3.3.1 应急堆芯冷却子系统 | 第17-19页 |
2.3.3.2 RCS安全注入子系统 | 第19-20页 |
2.3.3.3 ADS自动降压子系统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AP1000堆型基于热工水力特征的大LOCA事故分析研究 | 第22-64页 |
3.1 大LOCA事故的概念及其热工水力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3.2 RELAP5/MOD3程序模型介绍 | 第24-26页 |
3.3 大LOCA事故建模 | 第26-61页 |
3.3.1 | 第26-30页 |
3.3.2 | 第30-34页 |
3.3.3 | 第34-37页 |
3.3.4 | 第37-41页 |
3.3.5 | 第41-45页 |
3.3.6 | 第45-49页 |
3.3.7 | 第49-53页 |
3.3.8 | 第53-57页 |
3.3.9 1根DVI管线发生 100%破口建模 | 第57-61页 |
3.4 大LOCA事故情况下一回路泄漏率计算 | 第61-63页 |
3.4.1 | 第61页 |
3.4.2 | 第61-62页 |
3.4.3 | 第62页 |
3.4.4 | 第62页 |
3.4.5 | 第62页 |
3.4.6 | 第62页 |
3.4.7 | 第62页 |
3.4.8 | 第62页 |
3.4.9 1根DVI管线发生 100%破口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AP1000堆型大LOCA事故应对策略 | 第64-68页 |
4.1 大LOCA事故应对策略 | 第64-65页 |
4.2 大LOCA事故预防措施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经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