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2 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1.3.1 雷云放电理论 | 第11-12页 |
1.3.2 雷电参数 | 第12页 |
1.3.3 雷电过电压分类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输电线路雷击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4-28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PSCAD/EMTDC软件介绍 | 第14-15页 |
2.3 PSCAD中雷击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5-23页 |
2.3.1 雷电流模型 | 第15-16页 |
2.3.2 输电线路模型 | 第16-17页 |
2.3.3 杆塔模型 | 第17-19页 |
2.3.4 绝缘子串闪络模型 | 第19-21页 |
2.3.5 冲击电晕仿真模型 | 第21-23页 |
2.3.6 避雷器模型 | 第23页 |
2.4 仿真模型算例验证 | 第23-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接地装置精确建模及反击过电压分析 | 第28-45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CDEGS与矩量法 | 第28-31页 |
3.2.1 矩量法 | 第28-30页 |
3.2.2 频域响应分析 | 第30-31页 |
3.3 等值电路模型的建立 | 第31-38页 |
3.3.1 矢量匹配法 | 第31-33页 |
3.3.2 等值电路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3.3.3 模型中火花效应影响的引入 | 第37-38页 |
3.4 等值电路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8-40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0-44页 |
3.5.1 接地电阻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3.5.2 耐雷水平分析 | 第41-43页 |
3.5.3 接地电阻对不同高度导线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8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输电线路反击过电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3页 |
4.2.0 雷电流参数 | 第45-46页 |
4.2.1 杆塔塔型 | 第46-47页 |
4.2.2 横担宽度和呼称高度 | 第47-48页 |
4.2.3 导线相序排列 | 第48-49页 |
4.2.4 不平衡绝缘 | 第49页 |
4.2.5 避雷器安装方式 | 第49-51页 |
4.2.6 避雷线布置方式 | 第51页 |
4.2.7 计及冲击电晕影响 | 第51-52页 |
4.2.8 计及工频电压影响 | 第52-53页 |
4.3 防雷措施对反击耐雷水平的提升效果及显著性分析 | 第53-57页 |
4.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4.3.2 防雷措施提升效果分析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8-60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8-59页 |
5.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