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1. 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 | 第12-13页 |
2.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 第13页 |
3. 丰富对高中阶段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 | 第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 第14-18页 |
1. 国外关于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 | 第14-16页 |
2. 国内关于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 | 第16-18页 |
3.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 第18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有效书面反馈的涵义及其实现过程 | 第21-26页 |
(一) 有效书面反馈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 | 第21-22页 |
1. 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反馈” | 第21页 |
2. 书面反馈的涵义 | 第21-22页 |
3. 有效书面反馈的涵义 | 第22页 |
(二) 有效书面反馈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1. 注意假设理论认为书面反馈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 第22-23页 |
2. 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要求书面反馈具有可理解性 | 第23页 |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向学生自主建构教师反馈内容 | 第23页 |
4. 内外因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反馈”之反馈行为是关键 | 第23-24页 |
(三) 有效书面反馈的实现过程 | 第24-26页 |
二、有效书面反馈的特征 | 第26-32页 |
(一) 有效书面反馈的内容特征 | 第26-28页 |
1. 清晰性 | 第26页 |
2. 可理解性 | 第26页 |
3. 针对性 | 第26-27页 |
4. 具体性 | 第27页 |
5. 指导性 | 第27-28页 |
(二) 有效书面反馈的功能特征 | 第28-29页 |
1. 改进功能 | 第28页 |
2. 激励功能 | 第28-29页 |
3. 情感教育功能 | 第29页 |
(三) 有效书面反馈以“生”为本的特征 | 第29-32页 |
1. 重视学生阅读内容 | 第30页 |
2. 鼓励学生质疑问惑 | 第30页 |
3. 推进学生认真修改 | 第30-31页 |
4. 促使学生重写作文 | 第31页 |
5. 关注学生反思总结 | 第31-32页 |
三、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2-44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32-3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2.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3. 研究问题 | 第32-33页 |
(二) 教师书面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1. 反馈的焦点失衡 | 第33-34页 |
2. 反馈内容简单 | 第34页 |
3. 反馈形式单 | 第34-35页 |
4. 反馈方式笼统 | 第35-36页 |
5. 反馈激励功能弱化 | 第36页 |
(三) 学生“反馈”之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1. 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利用不够 | 第37页 |
2. 师生之间缺少对反馈内容的交流 | 第37-38页 |
3. 学生未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 第38-40页 |
4. 学生缺少对写作的反思总结 | 第40页 |
(四) 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低效的原因 | 第40-44页 |
1. 高考英语作文分值不高 | 第40-41页 |
2. 教师时间精力有限 | 第41-42页 |
3. 师生沟通交流缺乏 | 第42-43页 |
4. 教师监督力度不够 | 第43-44页 |
四、提升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策略 | 第44-52页 |
(一) 转变反馈观念,加强作文反馈的人文关怀 | 第44-46页 |
1. 反馈要坚持“应需”的原则 | 第44-45页 |
2. 反馈要让学生有积极的写作体验 | 第45页 |
3. “评文”与“育人”相结合 | 第45-46页 |
(二) 改革传统反馈模式,引入多稿制 | 第46-47页 |
1. 加强学生对反馈的利用 | 第46-47页 |
2. 促进学生多次修改 | 第47页 |
3. 引导学生思考 | 第47页 |
(三) 纳入学生群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第47-49页 |
1. 鼓励学生自我批改 | 第48页 |
2. 重视同伴互改 | 第48-49页 |
(四) 优化教师反馈内容,提高反馈价值 | 第49-50页 |
1. 因“人”反馈,满足学生需求 | 第49页 |
2. 据“错”反馈,加深学生理解 | 第49-50页 |
3. 反馈具体化促使学生明确改进方法 | 第50页 |
(五) 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反馈能力 | 第50-52页 |
1. 通过书籍学习 | 第50-51页 |
2. 重视同伴交流学习 | 第51页 |
3. 注重反思学习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