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1页
    (一) 选题缘由第12-13页
        1. 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第12-13页
        2.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第13页
        3. 丰富对高中阶段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第13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2. 研究意义第14页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第14-18页
        1. 国外关于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第14-16页
        2. 国内关于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研究第16-18页
        3.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第18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1页
        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一、有效书面反馈的涵义及其实现过程第21-26页
    (一) 有效书面反馈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第21-22页
        1. 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反馈”第21页
        2. 书面反馈的涵义第21-22页
        3. 有效书面反馈的涵义第22页
    (二) 有效书面反馈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1. 注意假设理论认为书面反馈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第22-23页
        2. 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要求书面反馈具有可理解性第23页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向学生自主建构教师反馈内容第23页
        4. 内外因理论认为促进学生“反馈”之反馈行为是关键第23-24页
    (三) 有效书面反馈的实现过程第24-26页
二、有效书面反馈的特征第26-32页
    (一) 有效书面反馈的内容特征第26-28页
        1. 清晰性第26页
        2. 可理解性第26页
        3. 针对性第26-27页
        4. 具体性第27页
        5. 指导性第27-28页
    (二) 有效书面反馈的功能特征第28-29页
        1. 改进功能第28页
        2. 激励功能第28-29页
        3. 情感教育功能第29页
    (三) 有效书面反馈以“生”为本的特征第29-32页
        1. 重视学生阅读内容第30页
        2. 鼓励学生质疑问惑第30页
        3. 推进学生认真修改第30-31页
        4. 促使学生重写作文第31页
        5. 关注学生反思总结第31-32页
三、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32-44页
    (一) 研究设计第32-33页
        1. 研究对象第32页
        2. 研究工具第32页
        3. 研究问题第32-33页
    (二) 教师书面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1. 反馈的焦点失衡第33-34页
        2. 反馈内容简单第34页
        3. 反馈形式单第34-35页
        4. 反馈方式笼统第35-36页
        5. 反馈激励功能弱化第36页
    (三) 学生“反馈”之反馈行为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1. 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利用不够第37页
        2. 师生之间缺少对反馈内容的交流第37-38页
        3. 学生未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第38-40页
        4. 学生缺少对写作的反思总结第40页
    (四) 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低效的原因第40-44页
        1. 高考英语作文分值不高第40-41页
        2. 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第41-42页
        3. 师生沟通交流缺乏第42-43页
        4. 教师监督力度不够第43-44页
四、提升高中英语作文书面反馈有效性的策略第44-52页
    (一) 转变反馈观念,加强作文反馈的人文关怀第44-46页
        1. 反馈要坚持“应需”的原则第44-45页
        2. 反馈要让学生有积极的写作体验第45页
        3. “评文”与“育人”相结合第45-46页
    (二) 改革传统反馈模式,引入多稿制第46-47页
        1. 加强学生对反馈的利用第46-47页
        2. 促进学生多次修改第47页
        3. 引导学生思考第47页
    (三) 纳入学生群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47-49页
        1. 鼓励学生自我批改第48页
        2. 重视同伴互改第48-49页
    (四) 优化教师反馈内容,提高反馈价值第49-50页
        1. 因“人”反馈,满足学生需求第49页
        2. 据“错”反馈,加深学生理解第49-50页
        3. 反馈具体化促使学生明确改进方法第50页
    (五) 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反馈能力第50-52页
        1. 通过书籍学习第50-51页
        2. 重视同伴交流学习第51页
        3. 注重反思学习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在促胃癌细胞干性特征增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PPARγ介导的抗氧化机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