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吴良述事件始末 | 第9-11页 |
一、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现状 | 第11-18页 |
(一) 立案登记制度概述 | 第11-12页 |
(二) 立法背景和过程 | 第12-13页 |
(三) 实践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8页 |
1. 当事人与法官认知不一致导致起诉门槛“虚低” | 第14-15页 |
2. 公民提起诉讼时间成本仍然过高 | 第15-16页 |
3. 规则的落实力度尚有欠缺 | 第16-18页 |
二、立案登记制度落实难原因分析 | 第18-25页 |
(一) 追求实体正义观念下的现实社会背景 | 第18-19页 |
(二) 制度特征复杂混乱 | 第19-21页 |
(三) 未能形成内在自洽的制度系统 | 第21-25页 |
1. 法院调解权的滥用与先行调解初衷的背离 | 第21-22页 |
2. 救济途径的缺失与制度对接的困难 | 第22-25页 |
三、域外部分国家案件受理制度介绍 | 第25-33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5-27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7-30页 |
(三) 两大法系案件受理制度对我国立案登记制的意义与启发 | 第30-33页 |
四、对完善我国立案登记制度的思考 | 第33-45页 |
(一) 将立案登记制中的司法政策性调整严格限制在法律规范之内 | 第33-36页 |
(二) 明确案件的受理范围 | 第36-38页 |
(三) 增设救济措施实现制度对接 | 第38-42页 |
1. 对立案登记制度配套机制的构想——建立立案监督机制 | 第38-41页 |
2. 立案监督机制与其他审判监督手段的辨析 | 第41-42页 |
(四) 对案件进行分流管理 | 第42-43页 |
(五) 发挥科技作用健全网上立案 | 第43-45页 |
五、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