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被遗忘权概述 | 第10-16页 |
| (一) 被遗忘权产生的原因 | 第10-12页 |
| 1. 被遗忘权产生的社会原因 | 第10页 |
| 2. 被遗忘权产生的理论原因 | 第10-11页 |
| 3. 被遗忘权产生的法律原因 | 第11-12页 |
| (二)被遗忘权的概念 | 第12-14页 |
| (三) 被遗忘权的特征 | 第14-16页 |
| 1. 被遗忘权只适用于网络信息领域 | 第14页 |
| 2. 被遗忘权只保护已发布在网络上的特定的信息数据 | 第14-15页 |
| 3. 被遗忘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但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 | 第15页 |
| 4. 被遗忘权一项体现人格利益的民事权利 | 第15页 |
| 5. 被遗忘权是一项独立的绝对权 | 第15-16页 |
| 二、被遗忘权基本理论研究 | 第16-24页 |
| (一) 被遗忘权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 1. 被遗忘权主体 | 第16页 |
| 2. 被遗忘权的客体 | 第16-17页 |
| 3. 被遗忘权的内容 | 第17页 |
| (二) 被遗忘权与相关权利的联系与区别 | 第17-21页 |
| 1. 被遗忘权与隐私权 | 第17-18页 |
| 2. 被遗忘权与名誉权 | 第18-19页 |
| 3. 被遗忘权与姓名权 | 第19页 |
| 4. 被遗忘权与肖像权 | 第19页 |
| 5. 被遗忘权与知识产权 | 第19页 |
| 6. 被遗忘权与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 第19-20页 |
| 7. 被遗忘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权 | 第20页 |
| 8. 被遗忘权与删除权 | 第20-21页 |
| (三) 被遗忘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1-24页 |
| 1. 被遗忘权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 2. 被遗忘权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 三、国内外被遗忘权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24-31页 |
| (一) 欧盟地区有关被遗忘权的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案例 | 第24-26页 |
| 1. 欧盟地区相关法律制度 | 第24-25页 |
| 2. 欧盟地区相关司法实践案例 | 第25-26页 |
| (二) 美国“橡皮擦法案”及思考 | 第26-27页 |
| 1. 美国“橡皮擦法案” | 第26-27页 |
| 2. 对美国“橡皮擦法案”的思考 | 第27页 |
| (三) 我国与被遗忘权有关的法律制度及首例被遗忘权案 | 第27-29页 |
| 1. 我国与被遗忘权有关的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 2. 我国首例有关被遗忘权的案例 | 第28-29页 |
| (四) 对于以上案件的启示 | 第29-31页 |
| 四、被遗忘权在我国的构建 | 第31-38页 |
| (一) 对构建被遗忘权的建议 | 第31-34页 |
| 1. 明确规定被遗忘权 | 第31-32页 |
| 2. 建立专门的数据监察机构 | 第32-33页 |
| 3. 确定信息存储时限及限定使用目的 | 第33页 |
| 4.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与限制 | 第33-34页 |
| (二) 对侵犯被遗忘权的判断标准 | 第34-35页 |
| (三) 如何行使被遗忘权及对被遗忘权行使的限制 | 第35-38页 |
| 1. 行使被遗忘权的方法 | 第35-36页 |
| 2. 对被遗忘权的限制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注释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