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小说之"壳":小说的苗神话框架及情节 | 第11-20页 |
·沈从文借助苗族神话故事框架"原型"之背景 | 第11页 |
·借助民间的口头叙述"原型"构成故事框架 | 第11-14页 |
·民间故事的情爱模式"原型"借鉴 | 第14-19页 |
·"二男一女"式 | 第14-15页 |
·结局借鉴意义 | 第15-19页 |
·反复式"原型"结构 | 第19-20页 |
2. 小说之"体":小说与苗族故事之人物"原型" | 第20-30页 |
·小说文本中之人物形象与苗族、佛经故事人物对照 | 第20-23页 |
·清新自然可爱的少女群像 | 第21-22页 |
·少男少女"原型"群像命运相似性 | 第22-23页 |
·沈从文如何用现代人性观点对"原型"加以改写与提升 | 第23-26页 |
·人性提炼之源——出生之地湘西经验 | 第23-24页 |
·对"野性原型"人性提炼之载体—神性 | 第24-26页 |
·"原型"点化后的孤独、忧郁、哀婉气质 | 第26-27页 |
·意义与价值评价 | 第27-30页 |
·沈从文用人性之笔点睛神话中的湘西人物使其彰显"生命力"的价值 | 第27-30页 |
3. 小说之"色":苗意象与沈从文小说之风貌 | 第30-41页 |
·"人性意象"探讨 | 第30-31页 |
·苗族神话中的民俗意象"原型"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 第31-38页 |
·吊脚楼"原型"——居住意象、情爱意象 | 第31-33页 |
·水、船——生命之源、交流沟通意象 | 第33-35页 |
·下边来看沈从文作品对这两种水、船意象的借鉴 | 第35-38页 |
·野花意象(端午节意象、山洞意象) | 第38-41页 |
4. 小说之"神":苗神话故事母题与沈从文小说主题 | 第41-46页 |
·苗神话故事的"原型"母题与沈从文小说"生命"主题形成 | 第41-44页 |
·自然生命力——湘西神话——生命的尊重 | 第41-42页 |
·生命之光——自然纯真的性爱 | 第42-43页 |
·生命之色——童真 | 第43-44页 |
·将生命的极至推向顶峰 | 第44-45页 |
·生命之题写作的意义 | 第45-46页 |
5. "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性追求 | 第46-50页 |
·"人性"之希腊小庙的建成 | 第46-47页 |
·"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性追求(沈从文小说的双重价值总结) | 第47-48页 |
·从传统文学的不同"桃源"来看沈从文的现代性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