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4页 |
| 第2章 综述 | 第14-27页 |
| 2.1 延髓的解剖结构及其血运供应 | 第14-15页 |
| 2.2 延髓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机制 | 第15页 |
| 2.3 延髓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经典延髓综合征 | 第15-18页 |
| 2.3.1 延髓内侧综合征 | 第16页 |
| 2.3.2 延髓外侧及背外侧综合征 | 第16-17页 |
| 2.3.3 半侧延髓综合征 | 第17页 |
| 2.3.4 其他延髓综合征 | 第17-18页 |
| 2.3.5 延髓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 第18页 |
| 2.3.6 特殊类型的感觉障碍 | 第18页 |
| 2.4 辅助检查 | 第18-19页 |
| 2.4.1 查找病灶 | 第18-19页 |
| 2.4.2 查找病因 | 第19页 |
| 2.5 治疗策略 | 第19-21页 |
| 2.5.1 一般治疗 | 第19-20页 |
| 2.5.2 特殊治疗 | 第20页 |
| 2.5.3 防治并发症 | 第20页 |
| 2.5.4 康复治疗 | 第20-21页 |
| 2.5.5 二级预防 | 第21页 |
| 2.6 总结和展望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 3.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27页 |
| 3.3 危险因素评估 | 第27-28页 |
| 3.4 影像学检查 | 第28页 |
| 3.5 分组及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3.5.1 预后评价 | 第28页 |
| 3.5.2 分组依据 | 第28-29页 |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29-30页 |
| 第4章 结果 | 第30-37页 |
| 4.1 临床特点 | 第30-32页 |
| 4.1.1 病因及危险因素 | 第30页 |
| 4.1.2 临床症状 | 第30-31页 |
| 4.1.3 临床体征 | 第31页 |
| 4.1.4 并发症 | 第31页 |
| 4.1.5 影像学 | 第31-32页 |
| 4.2 预后 | 第32-37页 |
| 4.2.1 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2页 |
| 4.2.2 一般资料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 4.2.3 临床症状与预后相关性 | 第33页 |
| 4.2.4 临床体征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 4.2.5 梗死部位与预后相关性 | 第34-35页 |
| 4.2.6 并发症与预后的相关性 | 第35页 |
| 4.2.7 后循环血管病变与预后相关性 | 第35-36页 |
| 4.2.8 对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者行秩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 第5章 讨论 | 第37-42页 |
| 5.1 临床特点 | 第37-38页 |
| 5.2 预后分析 | 第38-4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