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第14-26页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经典分析框架第14-18页
        2.1.1 Porter的钻石模型第14-17页
        2.1.2 继波特之后其他一些学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探索第17-18页
    2.2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综述第18-22页
        2.2.1 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第18-19页
        2.2.2 生产率评价分析方法第19-20页
        2.2.3 产业国际竞争力层次评价法第20-21页
        2.2.4 其它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第21-22页
    2.3 中国与新加坡商品贸易发展概况研究综述第22-25页
        2.3.1 关于中国与新加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研究第22-23页
        2.3.2 关于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的研究第23-24页
        2.3.3 关于中国与新加坡自贸区发展的研究第24-25页
    2.4 本章总结第25-26页
第3章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6-47页
    3.1 新加坡制造业发展概况第26-30页
        3.1.1 发展历程第26-28页
        3.1.2 发展特点第28-29页
        3.1.3 新加坡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第29-30页
    3.2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第30-34页
    3.3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商品贸易现状第34-45页
        3.3.1 制造业行业的分类与数据来源第34-40页
        3.3.2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商品贸易现状分析第40-45页
    3.4 本章总结第45-47页
第4章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第47-58页
    4.1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50页
        4.1.1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层次观第47-48页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48-50页
    4.2 分层次指标的评价第50-57页
        4.2.1 生产能力评价指标(PR)第50-52页
        4.2.2 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TC)第52-55页
        4.2.3 产业利润率评价指标(ACR)第55-57页
    4.3 本章总结第57-58页
第5章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第58-69页
    5.1 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第58-61页
        5.1.1 三层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58-60页
        5.1.2 各产业层次竞争力的具体分析第60-61页
    5.2 对新加坡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第61-64页
        5.2.1 三层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1-64页
    5.3 中国与新加坡制造业分行业层次竞争力分布第64-67页
    5.4 本章总结第67-69页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9-76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与新加坡加强产业合作方面的政策建议第70-71页
    6.3 与新加坡加强贸易合作方面的政策建议第71-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嘧啶衍生物稀土(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一篇: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客体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