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7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背景第10页
  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1-12页
  1. 研究对象第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三)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13页
  1. 研究内容第12页
  2. 研究框架第12-13页
 (四) 生态农业发展的定义以及其研究文献综述第13-17页
  1. 国内关于生态经济定义及特点第13-15页
  2. 国内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第15页
  3. 国外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第15-17页
一、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7-21页
 (一) 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第17-18页
  1. 相宜理论第17-18页
  2. 循环转化理论第18页
 (二)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第18-19页
  1. 临界理论第18页
  2. 生态平衡理论第18-19页
  3. 协调理论第19页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1页
  1. 公平性第19页
  2. 协调性第19-20页
  3. 高效性第20-21页
二、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一) 当地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第21页
 (二) 生态农业水产品发展问题第21页
  1. 养殖水产品环境的日益恶化第21页
  2. 水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第21页
 (三)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问题第21-22页
 (四) 生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落后第22-23页
  1. 生态农业研究技术体系不完善第22页
  2. 生态农业技术使用不广泛第22-23页
三、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第23-33页
 (一)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第23-24页
  1.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第23页
  2. 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第23-24页
  3. 德国的生态农业开发第24页
 (二) 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第24-25页
  1. "猪-沼-果"模式第25页
  2. 生态农业的立体式开发第25页
  3. 生态农庄模式第25页
 (三) 鄱阳湖生态农业产出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25-29页
  1. 理论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25-26页
  2. 基于鄱阳湖生态农业19个区县市的生态农业产出的实证分析第26-29页
 (四) 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第29页
  1. 鄱阳湖的区位优势第29页
  2. 鄱阳湖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第29页
 (五) 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评价第29-33页
四、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第33-40页
 (一) 鄱阳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探析第33-34页
  1. 当地经济市场调节机制创新第33页
  2. 当地政府引导机制创新第33页
  3. 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创新第33-34页
  4. 当地居民的绿色消费机制创新第34页
 (二) 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第34-35页
  1. 建立创新型投融机制,逐步优化投融资环境第34页
  2. 大力发展金融业,提高地区金融业的服务水平第34-35页
 (三) 鄱阳湖生态农业农庄旅游探析第35-36页
  1. 仔细分析市场,了解市场动态第35页
  2.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要具有吸引力第35-36页
  3. 依靠自身优势,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品牌第36页
  4. 完善相应的设施服务第36页
 (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产品经济发展分析第36-37页
  1. 水产品发展实施的三大策略第36-37页
  2. 水产品发展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第37页
 (五) 鄱阳湖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探析第37-39页
  1. 综合型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第38页
  2. 契约型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第38-39页
 (六) 普及和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注释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林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视角
下一篇:百色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