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相关缩略词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1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0-25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1.1.1 动物 | 第20页 |
1.1.2 试剂 | 第20页 |
1.1.3 仪器 | 第20-21页 |
1.2 溶液的配制 | 第21-23页 |
1.2.1 脂肪乳的配置 | 第21-22页 |
1.2.2 高脂饲料的配制 | 第22页 |
1.2.3 STZ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1.3 模型建立方法 | 第23-24页 |
1.3.1 分组 | 第23页 |
1.3.2 脂肪乳联合STZ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1.3.3 高脂饲料联合STZ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1.4 相关生化指标测定 | 第24页 |
1.4.1 大鼠FBG的测定 | 第24页 |
1.4.2 大鼠血清中TC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1.4.3 大鼠血清中TG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1.4.4 大鼠血清中FFA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1.5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25-28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5页 |
2.1.1 药物 | 第25页 |
2.1.2 试剂 | 第25页 |
2.1.3 仪器 | 第25页 |
2.2 药物的配制 | 第25-26页 |
2.2.1 桦褐孔菌供试药的配制 | 第26页 |
2.2.2 盐酸二甲双胍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3 分组与给药 | 第26页 |
2.4 相关生化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2.4.1 FBG的测定 | 第27页 |
2.4.2 TC及TG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4.3 FFA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5 胰岛B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27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8-36页 |
1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8-32页 |
1.1 脂肪乳和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对大鼠血清中FFA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1.2 脂肪乳和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对大鼠血清中TC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1.3 脂肪乳和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对大鼠血清中TG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1.4 脂肪乳和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对大鼠FBG水平的影响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2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 第32-36页 |
2.1 一般状态观察 | 第32页 |
2.2 相关生化指标测定 | 第32-33页 |
2.2.1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FBG的影响 | 第32页 |
2.2.2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C及TG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3 桦褐孔菌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FFA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2.3 桦褐孔菌对胰岛B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1页 |
1 脂肪乳和高脂饲料两种造模方法的比较 | 第36-37页 |
1.1 两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时间的比较 | 第36页 |
1.2 两种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个体差异程度的比较 | 第36-37页 |
2 2型糖尿病与血糖的关系 | 第37-38页 |
3 2型糖尿病与血脂的关系 | 第38-39页 |
4 2型糖尿病对胰岛B细胞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