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研究--以《西游记》动画改编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6页
第一章 动画改编——文学经典跨媒介传播的重要方式第16-32页
    第一节 从文字到影像——文学经典跨媒介的符号转换第16-21页
        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产的冲突第17-18页
        二、跨媒介传播符号的“新旧”适应第18-20页
        三、文字符号与影像符号的转换关系第20-21页
    第二节 不断演绎的西游故事——《西游记》动画改编过程回溯第21-28页
        一、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影射第23-24页
        二、工艺技巧上的多重探索第24-25页
        三、主题内涵上的逐步低龄第25页
        四、人物刻画上的回归“人”性第25-26页
        五、市场经济下的新西游动画第26-27页
        六、计算机浪潮下的技术革新第27-28页
    第三节“变与不变”的考量——三种动画改编形式第28-32页
        一、动画艺术及其特征第28-29页
        二、动画的三种改编方式第29-32页
第二章 《西游记》跨媒介传播的实现路径——三种动画改编形式分析第32-63页
    第一节“移植式”动画改编第32-41页
        一、移植式改编的人物、情节与主题第32-37页
        二、移植式改编作品与《西游记》原著的关系第37-39页
        三、移植式改编与《西游记》传播价值的实现第39-41页
    第二节“取材式”动画改编第41-52页
        一、取材式改编的人物、情节与主题第41-48页
        二、取材式改编与《西游记》原著的关系第48-50页
        三、取材式改编与《西游记》传播价值的实现第50-52页
    第三节“演义式”动画改编第52-63页
        一、演义式改编的人物、情节与主题第52-58页
        二、演义式改编与《西游记》原著的关系第58-60页
        三、演义式改编与《西游记》传播价值的实现第60-63页
第三章 《西游记》跨媒介传播的困境与思考第63-79页
    第一节 难以摆脱的童稚化定位第63-66页
        一、人物形象流于脸谱化第63-64页
        二、主题思想承载力较弱第64-65页
        三、情节机械失真缺乏推动力第65-66页
    第二节 难以突破的原著“束缚”第66-68页
        一、对细节描写的长期忽视第66-67页
        二、对文学留白的鲜少运用第67-68页
    第三节 难以打破的伪创新藩篱第68-70页
        一、跨媒介传播的审美僵化第68-69页
        二、跨媒介传播的审美异化第69-70页
    第四节 难以坚持的中国艺术表现方式第70-72页
        一、令人遗憾的“中为洋用”第70-71页
        二、亟需更新的审美体验第71-72页
    第五节 提升《西游记》跨媒介传播效果的思路第72-79页
        一、全媒体时代下用童心摆脱童稚第72-73页
        二、互联网语境下的突破原著束缚第73-75页
        三、互联网文化浮世下的创作力彰显第75-76页
        四、彰显文化自信的全新表现方式第76-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恩施民歌的艺术特征
下一篇:论恩施民歌中的女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