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DR管道污垢超声场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超声场模拟仿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基于UTDR污垢检测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超声检测信号处理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管道污垢超声检测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2.1 管道流体振动控制分析 | 第19-22页 |
2.1.1 管道流体声压方程推导 | 第19-21页 |
2.1.2 管内流体振动方程参数配置 | 第21-22页 |
2.2 管道污垢振动控制分析 | 第22-27页 |
2.2.1 管道污垢变形控制方程 | 第23-25页 |
2.2.2 污垢管道振动方程参数配置 | 第25-27页 |
2.3 管道污垢超声时域反射检测 | 第27-30页 |
2.3.1 超声时域反射检测原理 | 第27-28页 |
2.3.2 污垢超声检测系统构成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污垢管道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 第31-52页 |
3.1 污垢管道的有限元分析 | 第31-34页 |
3.1.1 有限元计算步骤 | 第31-32页 |
3.1.2 基于有限元管道单元计算 | 第32-34页 |
3.2 污垢管道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3.2.2 定解条件 | 第35-36页 |
3.2.3 COMSOL仿真步骤 | 第36-37页 |
3.3 充液污垢管道仿真 | 第37-41页 |
3.3.1 声-固模块在污垢管道的运用 | 第37页 |
3.3.2 污垢管道流固耦合建模 | 第37-41页 |
3.4 超声时域反射结果分析 | 第41-50页 |
3.4.1 波源激励对污垢管道流层声压场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2 波源激励对污垢管道应力场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3 充液污垢管道超声时域信号的可检测性 | 第45-47页 |
3.4.4 不同管径下超声时域信号分析 | 第47-49页 |
3.4.5 不同污垢厚度下超声时域信号分析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50-52页 |
第4章 超声回波噪声抑制方法研究 | 第52-71页 |
4.1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理论的回波信号降噪方法 | 第52-57页 |
4.1.1 集合经验模态算法基本思路 | 第52-53页 |
4.1.2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3-57页 |
4.2 基于完备总体经验模态的回波降噪方法 | 第57-65页 |
4.2.1 完备总体经验模态算法基本思路 | 第57-59页 |
4.2.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4.3 基于CEEMD超声回波渡越时间获取 | 第65-69页 |
4.3.1 全局阈值方法超声回波渡越时间提取 | 第65-66页 |
4.3.2 分层阈值方法超声回波渡越时间提取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换热污垢超声检测信号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71-86页 |
5.1 超声时域检测装置简介 | 第71-73页 |
5.1.1 超声波发射接收仪 | 第71-72页 |
5.1.2 高速数据采集仪 | 第72-73页 |
5.2 管道污垢检测实验设计 | 第73-74页 |
5.2.1 换热管道污垢实验平台 | 第73-74页 |
5.2.2 超声时域污垢检测实验台 | 第74页 |
5.3 洁净管道超声信号对比分析 | 第74-78页 |
5.3.1 参考信号的采集与验证 | 第74-76页 |
5.3.2 参考信号回波分析处理 | 第76-78页 |
5.4 污垢管道超声信号对比分析 | 第78-85页 |
5.4.1 污垢信号的采集与验证 | 第78-80页 |
5.4.2 污垢信号回波分析处理 | 第80-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