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的强化传热与流动特性的优化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字母注释表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页
    1.2 强化传热研究概况第16-19页
    1.3 流动减阻研究概况第19-20页
    1.4 强化传热和流动减阻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遗传算法与数值方法概要第22-28页
    2.1 遗传算法第22-25页
        2.1.1 遗传算法的特点第22-23页
        2.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第23-24页
        2.1.3 遗传算法的运算流程第24-25页
    2.2 协同优化第25-27页
        2.2.1 协同优化仿真机理分析第25-26页
        2.2.2 协同优化仿真的实现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翅片散热优化第28-41页
    3.1 问题描述第28-32页
        3.1.1 几何模型第28-29页
        3.1.2 能守恒方程及导热微分方程第29-31页
        3.1.3“步进式”遗传算法及其可行性分析第31-32页
    3.2 目标函数第32页
    3.3 算法流程第32-34页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4-40页
        3.4.1 遗传算子选择第35-36页
        3.4.2 翅片导热强化结果分析第36-39页
        3.4.3 误差分析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二维通道绕流减阻优化第41-58页
    4.1 钝体绕流概述第41-43页
        4.1.1 钝体绕流第41页
        4.1.2 钝体绕流受力分析第41-43页
    4.2 物理模型第43-44页
    4.3 流场网格划分第44-45页
    4.4 控制方程及初始边界条件第45-46页
        4.4.1 控制方程第45-46页
        4.4.2 初始边界条件第46页
    4.5 参数定义及目标函数第46-47页
        4.5.1 参数定义第46-47页
        4.5.2 目标函数第47页
    4.6 数值方法及结果验证第47-49页
    4.7 协同仿真优化程序第49-51页
    4.8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4.8.1 不同雷诺数下的自适应优化形状第51-52页
        4.8.2 优化绕流元的流动特性分析第52-57页
    4.9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1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碱性膜燃料电池电极设计对性能和传输过程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散热性能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