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沉水植物对河道围隔水质的原位净化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第9-11页
        1.1.1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第9-10页
        1.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和防治对策第10-11页
    1.2 沉积物氮磷形态第11-14页
        1.2.1 沉积物氮形态分类及分析方法第11-13页
        1.2.2 沉积物磷形态分类及分析方法第13-14页
    1.3 沉水植物对水体沉积物氮磷迁移的影响第14-16页
        1.3.1 沉水植物影响水体沉积物氮磷迁移的方式第15页
        1.3.2 沉水植物对营养盐形态和释放机制的影响第15-16页
    1.4 湖泊水体氮迁移模型第16-17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5.1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7-18页
        1.5.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围隔试验中沉水植物生长情况第20-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2.1.1 试验材料第20-21页
        2.1.2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1.3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22-23页
        2.1.4 统计分析第23-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29页
        2.2.1 沉水植物生长状况第24-26页
        2.2.2 沉水植物氮磷浓度第26-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围隔试验中沉积物不同形态氮磷变化情况第30-49页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3.1.1 试验材料第30-31页
        3.1.2 试验方法第31页
        3.1.3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31页
        3.1.4 统计分析第3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1-47页
        3.2.1 沉积物氮素形态变化状况第31-38页
        3.2.2 沉积物磷素形态变化状况第38-45页
        3.2.3 系统氮磷衡算第45-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狐尾藻围隔中氮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第49-59页
    4.1 狐尾藻围隔氮迁移转化模型的构建第49-53页
        4.1.1 氮迁移转化过程第49-51页
        4.1.2 模型构建第51-52页
        4.1.3 参数和变量敏感度分析第52-53页
    4.2 模拟结果第53-57页
        4.2.1 模拟结果比较第53-55页
        4.2.2 敏感度分析第55-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状况说明第66-67页
附录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黄酮类化合物的海藻酸钠微囊及纳米凝胶用于含铬及铅的污水处理
下一篇:基于GIS的城市生态网络和通风廊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