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水—环己烷—丙烯酸体系汽液液相平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1页
    1.1 丙烯酸概述第8-11页
        1.1.1 丙烯酸生产现状第8-10页
        1.1.2 丙烯酸精制第10-11页
    1.2 相平衡数据第11-12页
    1.3 汽液相平衡测定方法第12-15页
        1.3.1 直接测定分析法第12-14页
        1.3.2 间接测定分析法第14-15页
        1.3.3 热力学模型预测第15页
    1.4 汽液液相平衡数据测量第15-18页
        1.4.1 汽液液相平衡传质机理第15-17页
        1.4.2 汽液液相平衡测量装置改进第17-18页
    1.5 汽液液平衡相图第18-19页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汽液液相平衡机理及热力学模型第21-38页
    2.1 汽液相平衡(VLE)模型第21-22页
    2.2 汽液液相平衡(VLLE)模型第22-23页
    2.3 液相非理想性校正第23-31页
        2.3.1 Wilson模型第24-25页
        2.3.2 NRTL模型第25-26页
        2.3.3 UNIQUAC与改进的UNIQUAC模型第26-29页
        2.3.4 UNIFAC模型第29-31页
    2.4 汽相非理想性校正第31-37页
        2.4.1 汽相逸度系数第32-33页
        2.4.2 维里(Virial)方程第33页
        2.4.3 汽相混合物中逸度系数的计算第33-34页
        2.4.4 HOC状态方程第34-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水-环己烷-丙烯酸体系汽液液相平衡测定方法第38-47页
    3.1 实验装置设计第38-41页
        3.1.1 强化传质结构设计第38页
        3.1.2 循环管路设计第38-39页
        3.1.3 汽相取样结构设计第39-40页
        3.1.4 液相取样结构设计第40页
        3.1.5 压力控制系统设计第40-41页
        3.1.6 实验装置整体设计第41页
    3.2 分析仪器及试剂第41-43页
    3.3 测量方法第43-45页
        3.3.1 平衡温度T测定第43页
        3.3.2 平衡压力P测定第43页
        3.3.3 组分摩尔分数测定第43-45页
    3.4 实验步骤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水-环己烷-丙烯酸体系汽液液相平衡第47-55页
    4.1 装置可靠性校验第47页
    4.2 组分校正因子测量第47-49页
    4.3 水-环己烷-丙烯酸汽液液相平衡数据第49-51页
        4.3.1 相平衡数据第49-50页
        4.3.2 汽液液平衡相图第50-51页
    4.4 热力学一致性校验第51-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热力学模型参数回归及优化第55-65页
    5.1 热力学模型选择第55页
    5.2 热力学数据分析方法第55-56页
    5.3 热力学模型参数回归第56-58页
    5.4 热力学模型预测分析第58-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页
    6.2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液传质过程中界面对流的纹影实验研究
下一篇:二甲基脲溶液热力学及其晶型和晶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