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捕诉合一机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捕诉关系的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一) 以捕诉合一为主流的时期 | 第13-14页 |
(二) 捕诉分离机制的确立时期 | 第14-15页 |
(三) 捕诉关系的新探索时期 | 第15-16页 |
二、捕诉合一机制的利弊分析 | 第16-23页 |
(一) 捕诉合一机制的价值分析 | 第16-19页 |
1、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 第16-17页 |
2、降低诉讼风险,提高案件质量 | 第17页 |
3、强化侦查监督,提高人权保障 | 第17-18页 |
4、落实司法责任制,实现司法公正 | 第18-19页 |
(二) 捕诉合一机制的质疑与否定 | 第19-23页 |
1、导致逮捕权滥用或不正确使用 | 第19-20页 |
2、弱化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 | 第20-21页 |
3、内部制约失衡滋生腐败 | 第21页 |
4、办案人员素质不适应捕诉合一机制的要求 | 第21-23页 |
三、捕诉合一机制的调适与完善 | 第23-29页 |
(一) 捕诉合一机制的运行模式 | 第23-25页 |
1、精简内设机构 | 第23-24页 |
2、实行主任检察官负责制 | 第24-25页 |
3、实行案件分流模式 | 第25页 |
(二) 捕诉合一机制的完善建议 | 第25-29页 |
1、完善内部制约机制 | 第25-26页 |
2、强化外部监督 | 第26页 |
3、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 第26-28页 |
4、完善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 第28页 |
5、促进检察队伍专业化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