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

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利用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对山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察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1 理论意义第16-17页
        1.2.2 现实意义第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文章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0-28页
    2.1 国内外法律法规、意见建议等文件关于价值评估的描述第20-21页
    2.2 国外学者研究动态第21-23页
    2.3 国内学者研究动态第23-27页
        2.3.1 文化遗产、文物价值分类及评价研究第23-26页
        2.3.2 文化遗产、文物旅游价值分类及评价研究第26-27页
    2.4 研究进展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方法界定第28-35页
    3.1 文物保护单位第28-29页
    3.2 旅游利用价值第29-32页
        3.2.1 游憩价值第29-30页
        3.2.2 旅游价值第30-32页
        3.2.3 旅游利用价值第32页
    3.3 旅游价值及旅游利用价值评价方法第32-35页
第四章 文保单位旅游利用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第35-48页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35-36页
        4.1.1 可行性原则第35页
        4.1.2 整体全面性原则第35页
        4.1.3 系统性原则第35-36页
        4.1.4 独立性原则第36页
    4.2 本体价值角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40页
        4.2.1 指标初选第36-37页
        4.2.2 指标修正第37-38页
        4.2.3 指标说明第38-40页
    4.3 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0-48页
        4.3.1 指标初选第40-43页
        4.3.2 指标修正第43-45页
        4.3.3 指标说明第45-48页
第五章 文保单位旅游利用价值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第48-59页
    5.1 本体价值角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第48-51页
        5.1.1 研究设计第48页
        5.1.2 数据分析,得出权重体系第48-51页
    5.2 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第51-56页
        5.2.1 研究设计第51页
        5.2.2 研究对象及实地调研第51-52页
        5.2.3 数据分析第52-56页
        5.2.4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第56页
    5.3 文保单位旅游利用价值分级第56-59页
第六章 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利用状况第59-62页
    6.1 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概述第59页
    6.2 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利用情况及研究现状第59-60页
        6.2.1 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利用情况第59-60页
        6.2.2 山西文保单位旅游利用价值评价体系研究现状第60页
    6.3 山西部分文保单位旅游利用价值评价第60-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附录第75-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美尼亚旅游业及“中”“亚”旅游发展研究
下一篇:茶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径山、蒙顶山、东部华侨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