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的城市电动交通工具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 ·汽车造型设计发展概述 | 第9-14页 |
| ·汽车工业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 ·感性消费时代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汽车造型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感性工学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感性工学应用方法研究 | 第21-29页 |
| ·感性工学概述 | 第21-22页 |
| ·感性工学的分类 | 第22-23页 |
| ·根据测定方法分类 | 第22页 |
| ·根据实施方法分类 | 第22-23页 |
| ·感性工学的研究范畴 | 第23-24页 |
| ·与传统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 ·传统设计方法 | 第24页 |
| ·现代设计方法 | 第24-25页 |
|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设计方法优势 | 第25页 |
| ·应用感性工学的美学量化方法研究 | 第25-29页 |
| ·美学的定义 | 第25-26页 |
| ·美学量化方法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微型汽车形态特征研究 | 第29-41页 |
| ·微型汽车基本特征概述 | 第29页 |
| ·微型汽车造型特征研究 | 第29-35页 |
| ·汽车造型设计概述 | 第29-30页 |
| ·微型汽车造型特征构成研究 | 第30-31页 |
| ·微型汽车造型特征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形态分析法在微型汽车造型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 ·微型汽车内外造型特征提取 | 第35页 |
| ·汽车色彩特征研究 | 第35-41页 |
| ·色彩的基本特性 | 第35-36页 |
| ·基于色彩心理的感性工学研究 | 第36页 |
| ·色彩心理颜色提取 | 第36-41页 |
| 第四章 汽车造型感性意向研究 | 第41-45页 |
| ·造型感性意向研究 | 第41-44页 |
| ·轮廓与比例 | 第41页 |
| ·腰线 | 第41-44页 |
| ·色彩感性意向研究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应用感性工学的研究流程建立 | 第45-49页 |
| ·感性工学研究流程概述 | 第45页 |
| ·基于感性工学的造型研究流程建立 | 第45-49页 |
| ·感性工学研究流程的关键技术 | 第45-47页 |
| ·流程建立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微型汽车内外造型调研分析 | 第49-87页 |
| ·实验样本选取 | 第49-55页 |
| ·建立汽车形态库 | 第49页 |
| ·实验样本萃取 | 第49-55页 |
| ·感性词汇萃取 | 第55页 |
| ·感性评价实验 | 第55-86页 |
| ·调查表设计 | 第55-57页 |
| ·外造型感性评价实验 | 第57-77页 |
| ·内造型感性评价实验 | 第77-86页 |
| ·基于感性工学的电动微型汽车设计方法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城市电动交通工具设计实践 | 第87-97页 |
| ·设计背景 | 第87-88页 |
| ·设计定位 | 第88-89页 |
| ·设计定位 | 第88-89页 |
| ·消费者定位 | 第89页 |
| ·设计实例 | 第89-97页 |
| ·设计案例 | 第89-90页 |
| ·造型分析 | 第90-91页 |
| ·设计意向图 | 第91页 |
| ·设计草图 | 第91-94页 |
| ·设计表达 | 第94-96页 |
| ·总结 | 第96-9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 ·研究总结 | 第97-98页 |
| ·未来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附录A | 第103-113页 |
| 附录B | 第113-11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