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导论第10-19页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选题目的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6页
     ·国外研究概述第12-14页
     ·国内研究概述第14-1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第2章 影子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功能第19-29页
   ·我国影子银行概述第19-21页
     ·影子银行系统概念第19-20页
     ·中外影子银行系统差异第20-21页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划分第21页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历程第21-25页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历程第21-23页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推动因素第23-25页
   ·影子银行系统信用创造机制第25-29页
     ·直接信用创造第26-27页
     ·间接信用创造第27-29页
第3章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第29-35页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第29-32页
     ·对操作目标的影响第29-30页
     ·对中介目标的影响第30-31页
     ·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第31-32页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第32-33页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第33-34页
   ·影子银行系统对货币政策运行所依靠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第34-35页
第4章 影子银行系统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第35-40页
   ·影子银行系统具有内生脆弱性第35-37页
     ·自有资本的缺失放大了资本经营的风险性第35-36页
     ·高杠杆化经营导致承受风险冲击能力差第36页
     ·期限错配的业务模式易导致系统性流动危机第36页
     ·产品设计缺陷增加了产品风险的不确定性第36-37页
     ·批发性业务模式提高了金融风险的集聚第37页
     ·监管、保护机制的缺失放大风险损失第37页
   ·影子银行系统介入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营第37-38页
     ·商业银行内部的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央行监测和调控难度第37-38页
     ·商业银行为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第38页
   ·横向风险分担放大了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第38-40页
     ·横向风险分担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暴露在风险之下第38-39页
     ·影子银行风险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第39页
     ·高杠杆率、信用链的业务模式放大系统性风险第39-40页
第5章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0-50页
   ·理论模型分析第40页
   ·实证模型的变量设定及数据化第40-42页
   ·平稳性检验及模型估计第42-43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43-49页
     ·基于VAR(3)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第43页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43-44页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4-47页
     ·方差分解分析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第6章 政策建议第50-58页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第50-53页
     ·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第50-52页
     ·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52-53页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53页
   ·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应对影子银行的挑战第53-55页
     ·完善影子银行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控制第53-54页
     ·理清传统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关系第54-55页
     ·将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纳入金融稳定性监测、预警体系第55页
   ·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第55-58页
     ·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第55-56页
     ·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加以引导与支持第56-57页
     ·加强影子银行系统信息统计、披露工作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