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近松门左卫门的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以《冥途飞脚》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13页
 一、先行研究以及问题提出第8-12页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艺术创作主张第13-21页
 (一)关于近松门左卫门第13-16页
  1、近松门左卫门其人第13-14页
  2、近松门左卫门所处的时代第14页
  3、近松门左卫门的艺术创作主张第14-16页
 (二)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分类第16-18页
  1、时代物木偶剧(历史剧)第16页
  2、世俗物木偶剧(现代剧)第16-18页
 (三)关于《冥途飞脚》第18-21页
  1、《冥途飞脚》概论第18-19页
  2、《冥途飞脚》人物刍议第19-21页
二、《冥途飞脚》的文化背景第21-25页
 (一)日本文化中的“义理”第21-23页
  1、日本本土产生的“义理”第21-22页
  2、儒教“义理”的日本化第22-23页
 (二)日本文化中的“情”第23-25页
三、《冥途飞脚》中的“义理与情”第25-37页
 (一)近松笔下的“义理与情”第25-26页
 (二)《冥途飞脚》中的“义理与情”的戏剧化与艺术化第26-30页
  1、《冥途飞脚》中的“义理”第26-28页
  2、《冥途飞脚》中近松所描写的“情”第28-30页
 (三)忠兵卫、八右卫门、梅川与孙右卫门等人物谱系第30-33页
  1、性急的忠兵卫第30-31页
  2、两面的八右卫门第31页
  3、理想完美的梅川第31-32页
  4、最具人情的孙右卫门第32-33页
 (四)“义理与情”共存、分化与冲突第33-34页
  1、拆封第33-34页
  2、新口村第34页
 (五)当代日本《冥途飞脚》拆封场景的演出第34-37页
  1、木偶的操作方法第35页
  2、《冥途飞脚》拆封场景的演出第35-37页
四、重义理轻情的形成以及当代日本的承继第37-39页
 (一)近松“义理与情”悲剧的实质第37页
 (二)重义理轻情思想的形成第37-38页
 (三)当代日本对“义理与情”的承继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托邦的重构:论刘易斯的奇幻巨作《纳尼亚传奇》
下一篇:苦心经营的真实--论卡夫卡作品中的“佯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