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绪论 | 第9-23页 |
|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二、本文研究的范围和侧重点 | 第10-11页 |
|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五、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一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第23-36页 |
| 第一节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第23-27页 |
| 一、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第24-27页 |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第27-30页 |
|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与战略意义 | 第30-35页 |
| 一、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战略的由来及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 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开发战略提出和实施的战略意义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二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 第36-55页 |
| 第一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战略对接与合作的意义 | 第36-40页 |
| 一、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战略意义 | 第36-38页 |
| 二、实现对接与合作的现实意义 | 第38-40页 |
| 第二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54页 |
| 一、实现对接与合作的现实基础 | 第40-47页 |
| 二、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有利条件 | 第47-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对接与合作的主要领域 | 第55-72页 |
| 第一节 通道建设及物流网络建设领域合作 | 第55-57页 |
| 一、中俄边境毗邻地区通道与物流网络的现状 | 第55-56页 |
| 二、中俄边境毗邻地区通道与物流网络合作方向 | 第56-57页 |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 | 第57-58页 |
| 一、边境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历史契机 | 第57页 |
| 二、边境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向 | 第57-58页 |
| 第三节 能源与资源开发领域合作 | 第58-68页 |
| 一、电力资源合作 | 第58-61页 |
| 二、油气合作 | 第61-65页 |
| 三、矿产与林业资源开发合作 | 第65-68页 |
| 第四节 产业投资领域合作 | 第68-69页 |
| 一、边境毗邻地区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现状 | 第68-69页 |
| 二、边境毗邻地区中俄产业投资合作方向 | 第69页 |
| 第五节 人文与环保领域合作 | 第69-71页 |
| 一、人文领域合作 | 第69-70页 |
| 二、环保领域合作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四章 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效应分析 | 第72-79页 |
| 第一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对接与合作将会产生的战略效应 | 第72-74页 |
| 一、区域振兴辐射效应 | 第72页 |
| 二、发展战略对接效应 | 第72-73页 |
| 三、区域安全稳定效应 | 第73页 |
| 四、战略互信强化效应 | 第73-74页 |
| 五、边境互动开发示范效应 | 第74页 |
| 第二节 中俄沿边地区实现对接与合作将会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 | 第74-78页 |
| 一、贸易投资扩展效应 | 第74-75页 |
| 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 第75-76页 |
| 三、市场需求联动效应 | 第76页 |
| 四、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 第76-77页 |
| 五、文化交流融合效应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加速推进中俄沿边地区两国开发建设战略实现对接与合作的战略构想 | 第79-93页 |
| 第一节 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理念、原则、目标及突破口 | 第79-81页 |
| 一、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理念 | 第79页 |
| 二、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基本原则 | 第79-80页 |
| 三、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目标 | 第80-81页 |
| 四、战略对接与合作的突破口 | 第81页 |
| 第二节 战略对接与合作的体系构建 | 第81-86页 |
| 一、设置对接与合作的具体路径 | 第81-82页 |
| 二、培育对接与合作的支撑载体 | 第82-83页 |
| 三、形成对接与合作的协调与运行机制 | 第83-85页 |
| 四、构筑对接与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 | 第85-86页 |
| 第三节 加速推进中俄沿边地区战略对接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86-92页 |
| 一、扩展与深化边境贸易和互市贸易 | 第86-87页 |
| 二、在中俄边境地区合作建立经贸合作区 | 第87-88页 |
| 三、在中俄沿边对应城市建立综合保税区 | 第88-89页 |
| 四、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建立商贸旅游区 | 第89-90页 |
| 五、推进项目对接:落实主体,解决瓶颈 | 第90页 |
| 六、深化产业合作:解决法律保障和基本投资环境问题 | 第90-91页 |
| 七、确定合作目标与进程:保障人员与物资的顺利快速通关 | 第91页 |
| 八、为中俄合作加速培养语言+专业型复合人才 | 第91-92页 |
| 九、加快中俄边境毗邻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第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语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0页 |